|
2012-04-15 作者:记者 有之炘 潘清 来源:新华网
|
|
|
中国人民银行14日早间宣布,决定自16日起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现行的千分之五扩大至1%。这意味着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中国政府迈出了又一重要步伐。 在当日发布的公告中,中国央行将这一举措的出台背景归纳为“当前外汇市场发育趋于成熟,交易主体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日渐增强”,而其目的则是“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促进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设”。 2005年7月21日,中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并一次性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拉开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大幕。2007年5月,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此前的千分之三提高至现行的千分之五。 4月13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879。按照汇改前水平计算,七年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超过了30%。 虽然央行此番调整幅度超出部分市场人士预期,但在此间业界和学界看来,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的时机确已成熟。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认为,当下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其判断来自于四方面的依据:汇改启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0%;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降至2.8%,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一季度对美元升值幅度微弱;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市场显示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持看跌预期。 汇丰银行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屈宏斌也表示,国际收支的新变化以及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的弱化,为推进以强化双向波动为目标的汇率机制改革打开了时间窗口。这种平衡而略有升值预期的环境,无疑较大幅升值或贬值预期主导的环境更为理想。 “根据市场供求状况适时扩大汇率波幅,有助于分化单边升值预期,推动双向波动成为市场常态,从而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屈宏斌说。 在成熟经济体经济复苏脚步迟滞、投机资金盘踞新兴市场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区间扩大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热钱”对于中国的热情,成为各界的热议话题之一。 在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看来,2007年至2011年期间,人民币兑美元年化日均波幅仅为2%左右,在主要货币中处于低位。过低的波幅让投机人民币升值的资金获得了有吸引力的低风险回报,从而加剧了“热钱”的流入。汇率弹性一旦增加,将可依靠汇率弹性本身有效抑制短期资本的持续大规模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汇改以来的7年间,人民币一直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从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到允许境内企业持人民币到境外直接投资,再到通过RQFII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提供“回流”通路。 不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舞台扮演的角色,显然难以匹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这也让金融业界专家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继续推进抱有更多期待。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扩大汇率波幅这一重要的制度改革需要逐步推进,并逐渐接近自由浮动,才能为人民币应对国际汇市波动提供足够缓冲。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