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资料照片 |
微车行业的领军者上汽通用五菱在车市低迷的2011年是怎样度过的?进入理性增长的2012年,他们又在怎样盘算着不可预知的未来?北京车展前夕,《经济参考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专访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副总经理袁智军。
低迷市场中经受洗礼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堪称13年来市场新低的2011年,上汽通用五菱经历了一场怎样的考验?回头看,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
袁智军:在2011年开年的时候,上汽通用五菱已经预计到了当年整体市场的一个走势,因此,在去年的既定发展计划里,打造微车的持续竞争力是立身之本,乘用车、海外事业是持续发展的保障,公司把着眼点放到修炼企业内功上,以更冷静、更清醒的心态来保持企业良性经营发展。
去年上半年,企业发展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单月最低销售还不到七万台,库存的压力也非常大。为了扭转困境,公司决定把全体总监级别的领导分成两批12个小组走访市场,了解真实的市场和真实的客户。公司领导团队花整整一个星期倾听了这些小组成员的感受,之后就有了8月份的一场从内至外的“整风”运动。公司针对市场情况,及时做出战略调整。“作为行业老大,以前的市场感觉是被推着走;总监们走完市场后最大的变化是,公司对经销商的要求改变了,在产品的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加大了热销产品的产量,同时对售后服务、经销商的营销模式都提出了改善意见,可以说整个体系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市场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2月份再到历史高点,月销超13万辆,为全年实现130万的销量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2011年,在经营管理层,上汽通用五菱夯实内部基础管理,深入推进商用车“平台百万化、平台差异化、平台乘用化与国际化”三大平台发展战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通过学习、行动、培养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团队建设,打造出一支极富执行力的队伍。
在市场层面,一方面深入研究探索不同车辆用途的客户需求差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发更切合客户实际需求的产品,满足客户从低到高、从商用到兼顾乘用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中心店建设,有效支持和帮助了经销商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继续推行“航班服务”,不断完善经销网络建设及售后服务体系,扩大面向农村市场的网络覆盖率,规范标准化服务规程并强化培训。
低增长中塑造品牌
《经济参考报》记者:如何看待、把握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的总体走势?
袁智军:虽然2011年车市增长回落,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由生产大国向创新强国跨越。随着国家相关利好政策的取消和门槛的提高,以及此前市场需求的大量释放,车市增长将会放缓,并逐步回归理性。
从整个市场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汽车消费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同时,我国汽车市场的热点逐步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这类地区人口基数和经济总量巨大,汽车保有量普遍较低,依旧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二三线城市挑大梁的局面将逐渐凸显,成为未来中国车市的主要增长点。所以对于2012年的国内车市,我们认为是稳健而且理性的低增长。
挑战中推进三大板块
《经济参考报》记者:上汽通用五菱今年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公司制定了怎样的产品策略和营销方针?
袁智军:2012年企业面对的挑战来自方方面面,我们从内部将继续按照“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真正去了解用户的需求,更加注重产品品质、服务水平、体系能力的提高,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另一方面,我们将和经销商、供应商精诚合作,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从而在整个价值链中形成目标一致的看法,共同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难关。
商用车方面仍将深入推进“平台百万化、平台差异化、平台乘用化与国际化”三大平台发展战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且重点加强五菱汽车品牌的建设。
乘用车方面将继续丰富宝骏产品线,并在宝骏销售体系中以“日销过百,周销过千,月销过万”作为日常工作目标,整个团队工作的目标则是将“拥有每一个成交或潜在客户的口碑”摆在与销量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在传统的整车出口方面,我们力争把海外区域市场进一步做大,并将陆续在埃及和印度实现自主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希望能够实现企业产品输出、管理团队输出和业务模式输出的国际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