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工资”应在肯定中加强引导
2012-03-30   作者:郭文婧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山东滨州一家公司每月额外给员工父母发放200至500元的“孝工资”,截至目前已发放近5000万元。所谓“孝工资”,是公司代替员工尽孝道的一种企业行为,该项资金由公司独立承担,与员工工资完全分开。此制度从2007年在高管层实行,2010年对7000名员工推出。(《齐鲁晚报》3月28日)
  以特殊工资的形式关爱员工家属,山东这家公司并非首创。早在2007年,郑州一家公司就开始了尝试;其后,浙江、江苏、广西、湖北等地的企业也都有尝试,结论基本上一致: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在稳定员工、留住人才、促进员工家庭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孝工资”、“亲情工资”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我们也必须加以重视、引导和监管。
  其一,一个人的家庭责任能不能被替代的问题。公司发放了“孝工资”、“亲情工资”,但不排除极少数员工以此为借口,拒绝承担更多家庭责任的可能性。同时,由公司以“孝工资”、“亲情工资”的形式直接将钱发给家属,与由员工本人亲自将自己劳动所得的一部分拿出来交给家属,是不同的过程。过程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可以强化亲情感,可以强化责任,缺少了这一过程,无论如何,是一种遗憾。
  其二,合理避税引发的制度进步问题。如果“孝工资”、“亲情工资”不属于员工工资的组成部分,公司每月只发200至500元的工资,则明显违反了各地制定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孝工资”、“亲情工资”本质上都是员工本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属于员工所得的范畴,理应自觉纳税,但由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又让员工觉得通过这种形式避税心安理得。因此,“孝工资”、“亲情工资”为越来越多单位采用的时候,我们确实应该对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进行调整和改革了,以家庭为单位计税的实施,显得更加迫切。
  另外,“孝工资”、“亲情工资”只属于人性化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在老龄化加速、竞争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让父母、配偶吃得好、穿得暖固然很重要,但这不是亲情的全部。对大多数父母、配偶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孩子能够经常回来和父母拉拉家常,是需要丈夫陪着自己逛逛街,是需要到儿子的学校去给儿子参加的比赛鼓一下掌,是需要生日、重大节日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是需要自己生病的时候,亲人能够守候在病床边……满足这种精神性的需要,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因此,这些公司还需要在“孝工资”、“亲情工资”之外,有更多的人性化举措和人文化关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工资增长怎样才能跑赢物价 2012-03-24
· 河北:农民工工资直追北上广 2012-03-19
· “十一五”我国企业工资变化特点 2012-03-19
· 代表委员热议收入分配 涨工资盼刚性保障 2012-03-13
· 工资条越来越长呼唤分配改革 2012-03-0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