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刚刚走马上任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首次公开亮相时不慎摔倒,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上前相扶,被网友们戏剧化地解读为“股市要跌,社保相助”。如今,地方养老金入市计划终于尘埃落定,国务院批准广东1000亿,养老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营。 养老金“入市”被证实系误读
自上任以来,郭树清多次表态欢迎长期资金进入A股市场。郭树清称,目前地方政府掌握的社保资金结余达到2万亿元,将来可以委托给一个机构管理投资于资本市场。此外全国住房公积金的结余也达到2.1万亿元,加上财政盈余,都可以成立一个特殊的基金来运作。 3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广东省城镇职工千亿养老金,期限两年。投资方向将以固定收益产品为主。 不过,3月21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其官网发布声明:一些媒体和个人把“委托投资运营”误读为“委托入市”,理解为入“股市”,这是不准确的。 声明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托投资运营广东省部分养老金,将采取更为审慎的投资方针,该项资金将主要投资于国债、银行存款、企业债、金融债等有固定收益的产品,委托人可获得不低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的收益。 而另一方面,财政部也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切实保证纳入社保专户的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规范、有效。据通知精神,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结余资金,只能转为存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家债券。 股市短期“杯水车薪”
27日早盘,沪深股指一个箭步高开,曾给股民带来了希望,而正当大伙在讨论沪指能否收复半年线时,股指却调头向下一去不回。由于沪指已在半年线之下逗留三个交易日,基本可以确认这条“牛熊分界线”的反压有效,也宣告了自年初以来的这轮反弹结束。 其实,最令市场人士心烦的并不是大盘回落,而是消息面方面的矛盾现象,上午才听说“养老金将入市”,下午就告诉你“养老金入市是误读”,这让投资者无所适从,也动摇了股民中长线持股的信心,对于管理层倡导的价值投资亦无助益。 从2011年10月汇金增持、温总理提“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到12月郭树清首提养老金入市,再到2012年2月郭树清提出蓝筹股罕见投资价值,及本次国务院批准社保基金运营广东千亿养老金,上证指数均在2300点附近。 不过,相比A股18万亿元流通市值、2000亿元日成交额的规模来说,广东千亿元养老金入市对股市的影响则是“杯水车薪”。 此前,全国社保基金历年股票资产比例平均为19.22%,依此计算广东千亿养老金入市新增资金仅192.2亿元,加上基金顶多400亿元。而且,本次新增资金将更多配置固定收益产品实现保值增值,股票资产占比可能会更低。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韧指出,既然社保基金运作是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追求本金安全基础上的绝对收益。估计股票投资比例可能在10%-20%之间。 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靴子”落地后短期内对股市的影响是有限的,这本身就在市场意料之中,并没有意外出现。而且,从投资方向来看,更多的是投向固定收益产品,对股市投资有限。 “所谓低风险、低收益。广东养老金委托投资运营毕竟是地方养老金首单委托管理,压力还是很大的。”张刚称。 大成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陈尚前也认为,事件对股市的心理影响将大于实质性影响,养老金入市除投资股票外,应更多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和低风险产品,因此,养老金入市将会推动债券市场发展。 就对股市的影响而言,来自海通证券的观点称,此举所蕴含的政策底信号的意义相对更大,而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入市存在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养老金终于要来了,但股市并未如预期般红起来,反倒是在消息公布的次日连续扯出三根阴线,并在此后近一周内一直陷入疲态,未见给力的反弹。疲软的股市似乎在告诉我们,养老金入市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美。 投资必有风险,即便是选择最为稳妥的方式将养老金存入银行,同样也会面临通胀条件下资金缩水的尴尬。安全与增值并非两厢矛盾的悖论,但却是养老金这一特殊基金提给其管理者和运营者的特殊命题。 作为天下百姓的养老钱,这笔资金无论是投入股市还是投资实体,在不亏本、不缩水的前提下实现基金的增值,是养老金管理者和运营者唯一的使命。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见识和智慧,更需要一份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人们对养老金投资去向的忧虑,映射的恰是全社会对养老金管理和运营体制的不信任。 虽然近年来养老金入市的呼声很大,但市场上反对养老金入市的声音同样不小。反对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A股市场还是一个没有投资回报的市场,是一个为上市公司融资服务的市场。 目前看来,这个市场不仅没有赚钱效应,相反是投资者财富的“绞肉机”。正如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所言,目前情况下养老金入股市的条件并不成熟,存在着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不安全因素。一方面,A股市场作为新兴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波动和风险高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另一方面,A股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也不够成熟和稳健,投资操作上存在很大风险。这两重风险叠加,并不适合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养老金入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