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海洋经济已跨入以高新技术引领的新时代,以海洋高新技术为首要特征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成为各地争相抢占的科技制高点。走向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必选题”。
处理好“新”与“老”的关系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绝不意味着对海洋传统产业的取而代之。
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清洁能源、港航物流服务和海洋勘探开发服务等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领域,无疑会成为海洋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新引擎。海洋新兴产业一个重要特点是创新驱动,另外一个就是满足战略性需求。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可以推动我国海洋事业在若干关系长远发展的领域抢占制高点,使国民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但海洋传统产业在我国仍大有可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笔者观察,目前存在着将海洋新兴产业概念化,以及将其与海洋传统产业简单割裂的误区。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绝对不意味着对海洋传统产业的取而代之,一定要避免脱离传统产业来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而是应把海洋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结合起来。大力支持发展海洋新兴技术和产业,关键是要通过新兴技术的应用改造传统产业,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因此,一定要摈弃海洋传统产业已经过时,一切都要重打鼓另开张的错误认识。
处理好“规划”和“重复”的关系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要防止新一轮的重复投资和低水平建设。
在新一轮沿海开发中,一项针对海洋产业发展的调查显示,全国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各地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已经出现“一窝蜂”苗头。很多地区制定的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规划都大体相似,例如,一些地方出现了“大港口”,发展“大交通”的现象,沿海个别地级市甚至县县发展“大港口”,力图建成海洋经济发展大特区……于是掀起建桥热、围地热、大搞建设规划。这种“一窝蜂”的发展对海洋产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条件和优势合理规划,只是以拉动投资、创造GDP为目的,盲目跟风上马大量投资项目,不仅容易导致海洋产业雷同和区域性的产业重构,使地区产业发展缺乏主线,而且很容易在短期内形成大量过剩的产能,陷入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价格竞争。
其实,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优势,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等方面差别较大,在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过程中,要找准自己的优势,避免一哄而上的同质性竞争或产能过剩等问题,培育发展区域性海洋新兴产业。因此,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要防止新一轮的重复投资和低水平建设。
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
海洋新兴产业有着与传统产业不同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完全照搬传统产业的思路来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海洋新兴产业有如下特点:发展前景好,但是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投资市场风险大;虽然科技含量高,但是技术还不成熟;产业链尚不完善,产业配套有待加强。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政府在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思路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
因此,要推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要注重三个转变。一是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带动型转变,着力推动海洋关键技术成果的深度开发、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鼓励发展海洋装备技术、生物育种技术,以及生态景观式人工海岸建设模式与海岸线科学化利用的相关技术,促进海洋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带动型转变。二是从数量增长型向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型转变,重点开展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完整性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海域综合承载力评价、海域使用监控和生态补偿管理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同时加强遥感、信息等“数字海洋”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三是从分散自发型向区域统筹型转变,要加强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以园区、产业基地、项目组团建设为载体,完善科技研发、金融服务、行业中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海洋产业集聚,推动海洋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近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