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前所未有的煤炭重组整合浪潮中,重组步伐略显缓慢的山东煤炭大浪已迎头赶上,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今年3月21日,正值山东能源集团组建一周年,集团对旗下6家煤炭企业也进入有效融合阶段。重组后的大集团煤炭年产量突破1亿吨,跃居全国煤企第5位,有望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资源小省的战略突围
山东是中国产煤大省、耗煤大省,但却是煤炭资源小省。山东煤炭储量占全国的2.2%,产量占4.6%,消费量占9.9%,近年来煤炭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山东能源集团的组建,既是全省能源保障的战略抉择,也是山东煤炭转型发展的新标识。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集团揭牌仪式上曾表示,大型化、规模化、集约化是煤炭产业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将省内6家煤炭企业重组为山东能源集团是顺势而为。
“走出去”获取煤炭资源,是组建后山东能源集团的首要任务。事实表明,更具规模优势的大集团可以更加自信地在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中,开展更加灵活自如的资源外交。
短短一年间,山东能源集团已先后到新疆、内蒙、贵州等省区拜访政府高层;与呼伦贝尔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启动蒙东大型能源基地建设;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缅甸、德国、俄罗斯考察,就煤炭资源开发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过去我们的企业到外面去跑资源,人家跟我们讲条件,提要求。现在不同了,有好多地方政府和企业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开发资源。”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卜昌森感慨地说,山东能源集团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信誉优势,让合作伙伴更加放心。目前,山东能源在省外获取煤炭资源超过400亿吨,煤炭发展重心转向省外。
而在山东煤炭板块“6+1”模式中,没有参与重组的兖矿集团也已在澳大利亚等海外地区完成一系列并购,海外煤炭产量急剧增加。至此,山东省的煤炭资源保障能力得到大大加强。
摆脱“一煤独大”
在济南东部黄金地段,山东能源大厦巍然耸立。据称,定名“山东能源”而非“山东煤炭”,就是要在巩固发展煤炭等传统能源基础上,大力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实现“以煤为基、适度多元”。
2010年,集团前身6家煤炭企业中,煤与非煤产业营业收入比例为46:54,利润比例却为97:3,非煤产业盈利项目少、盈利水平低。在能源产业板块中,发展也不均衡,只有少量介入油气电;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领域基本未涉足。
重组一年间,山东能源集团以战略管控为主导,构建了能源集团三级母子(分)公司管理体制。山东能源集团总部定位为战略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权属子公司定位为利润中心和生产经营中心,权属子公司下属实体单位为生产中心和成本中心。
期间,山东能源实施了大能源、大资源、大合作、大协作、大运营“五大战略”,加速形成企业整体上市、海外资源开发和新能源产业开发三个亮点,为构建国际化现代能源企业蓄足后劲。
实施“五大战略”,意在摆脱“一煤独大”的现状,积极进军油、电、气等非煤能源领域和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以及非煤矿山资源开发产业。在非煤产业领域,集团将更多借助于资本运作与合作科研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谋求整体上市
“目前,集团整体上市和组建财务公司的工作在积极运作中”。卜昌森说,通过整体上市融资,组建财务公司,加快资本运营与兼并重组步伐,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账户清理,今年,集团很快将实现资金上的集中管控。目前,集团已与五大国有银行达成合作,获得3500亿元的银行授信,其中首期80亿元中期票据发行工作正式启动。
但就集团未来的发展需求来说,仅有资金集中管理还不够。旗下新矿集团仅在新疆伊犁就获得150多亿吨煤炭储量的开采权。“十二五”期间,在伊犁的煤化工基地建设将投资1000亿元。由此可见,整个集团规划中的全国“七大基地”建设资金需求将十分庞大。
为此,山东能源集团正在加快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年内将完成股份公司设立等阶段性目标。力争三到五年内,实现集团内关联度高的主要产业整体上市。在启动整体上市、发债之外,山东能源还将成立财务公司。
2011年,山东能源集团煤炭产量10821万吨,增长18.7%;销售收入达到1560亿元,增长32.5%;资产总额达到1673亿元,增长29%。以目前各项经济指标看,山东能源集团有望成为山东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认为,山东能源集团组建后,创新发展机制,建立管理制度体系,煤炭产量突破亿吨大关,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全省第一,规模效益显现,集团优势明显,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新进展。实践证明,组建集团的决策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