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面对面]代表委员:光伏产业应“促应用扩内需”
|
|
|
2012-03-14 作者:记者 王璐 侯云龙/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字号
大
中
小】 |
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太阳能光伏再次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而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更是引起了代表委员们对太阳能光伏未来发展之路的热议,而他们开出的药方都指向了“促应用、扩内需”。 由于欧洲光伏市场的拉动,我国光伏产业在2004年之后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连续5年增长率超过了100%,2008年我国更是跃居全球第一大光伏组件制造国。但近两年全球经济震荡、欧债危机恶化下的市场萎缩和大跃进式发展造成的产能过剩,使得光伏行业集体遭遇寒冬,而背后更暴露出来的是我国光伏产业整体技术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内市场亟待启动等问题。 “报告中所说的制止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盲目扩张,应该是指要制止这些行业低水平产能的扩张,尤其是在多晶硅和风机制造环节。同时,报告中首次提到扩大国内需求,说明太阳能和风能的健康应用将得到大力支持。”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说。 把“促进应用、扩大内需”作为太阳能光伏走出“寒冬”路径的代表委员不在少数。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以前太阳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但现在核心原材料多晶硅的国产化程度已经超过50%,很快就能实现自给自足,“我国太阳能光伏市场全面启动已经具备相关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电力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孙丹萍在《关于加快我国光伏发电应用的提案》中建议,中央和地方应尽快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进入光伏产业链的应用环节,大力支持光伏发电项目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打造我国光伏应用大国地位。 但是,在目前国内统一光伏电价政策下,东部投资收益低于西部,而西部地区远离用电市场,电网接入仍未形成标准,光伏电力未能全部上网,使得光伏产业上游具备的规模优势未能顺利促进下游应用环节的投资,这就使得我国无法全面推广光伏发电应用。为此,孙丹萍建议应参考风电,制定按不同区域不同资源和环境容量实行不同上网电价的政策,同时督促电网公司保障项目并网运行,并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及“用户自用、余量上网”的商业模式。 在“促进应用”已无异议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应用”成为代表委员进一步关注的问题。由于跟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有着能源密度低,同时不能大规模进行储存等特点,因此“分散式和分布式”的开发应用方式受到更多的重视。而且,从国际市场经验来看,分布式发电可以缓解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子控股公司总经理杨文良看来,光伏行业发展更适合以大规模建设屋顶电站为主,应以“屋顶光伏电站为主、地面光伏电站为辅;发电自用为主、发电并网为辅”作为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模式。 而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岳麓山建设集团董事长吴建平则认为,近几年国家新能源政策重点在大规模的发电和光伏电站上,对新能源的小型化利用忽视已久。她在《关于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小型化综合应用的建议》中提到,与大型风、光电站相比,风能、太阳能的小型化综合应用更具优势,更适合我国国情。 据业内人士的估算,在未来10年,新能源小型化的综合利用可带来1.8万亿元的市场空间,其市场价值可为GDP增长贡献0.39%。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