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城市试点碳交易
2012-03-13   作者:李荣  来源:半月谈
 

  “能源,‘算着用’总比‘不算着用’好得多。碳交易,就是用碳基来计算能源的使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裁林健近日对半月谈记者说。
  去年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批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首批启动试点。
  目前,“上海方案”的草案已起草完毕,正在征求社会及相关机构与行业的意见。试点目的是充分评估碳交易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范围及程度,探索碳交易的制度框架和运作机制,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体系。

  “有人觉得卡脖子,有人觉得松脖子”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研发部的李瑾博士给半月谈记者上了一堂“碳交易课”,从背景开始讲起。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英国人提出设想:可以建立一个体系,买卖碳排放量配额。这意味着,大公司可以购买碳排放量的配额,也可以将这些配额卖出去。这些买卖都应在“碳交易所”进行。
  这个设想一开始并不被人接受。环境学家抵触,商界领袖拒绝参与,连投资银行也拒绝为这类交易提供担保。他们认为,这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排放,并且制约经济发展。
  2002年,英国最先将这一设想变成现实。2005年,欧盟实施碳排放量配额制度。不少人认为,这项制度有利于环保节能,是规范排放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些公司为了将得到的配额出售获利,往往采用更清洁的技术进行生产;另一些公司为了节省“购买配额”的资本,也会选择其他可替代的清洁能源。这样循环的结果就是,碳排放量得到控制,资本也得以活跃,碳交易逐渐成为一个“新兴市场”。
  在国内,碳交易议论的核心是,它会否“限制发展”。因为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权至关重要。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对碳交易应该“综合地、辩证地”看待,它并不是简单地“卡”企业,而是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实现能源的最有效利用。
  林健等专家对记者说,实施碳交易,一部分企业肯定会觉得“卡脖子”,但另一部分企业却会觉得是“松脖子”。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同一行业的企业之间将会实现利益结构的优化,高出行业排放水平的企业将把利益让渡给排放水平低的企业,这将是行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杠杆”。不同行业之间也能通过利益调整进行结构优化,提升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一些先进企业,前期实施了大量的技改投入,到一定阶段,就可以进行“最优化”选择:是继续投资技改,还是从市场购买碳排放权?从新开辟的选择空间中,企业就可实现“减排成本的最低组合”。

  试点内容:用市场机制实现节能减碳

  试点碳交易,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密切相关。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十一五”期间,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我国实现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9.1%、节能6.3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的目标责任。“十二五”期间,我国又确定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6%、碳强度下降17%”的目标。
  为了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我国正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除了继续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外,还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来实现节能减碳。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7个试点地区都在紧锣密鼓地编制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相关方案,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上海市发改委的统一协调下,牵头研究并设计“上海方案”。最新进度是,方案草案已起草完毕,进入对相关参与方、机构和行业的意见征询阶段。
  相关人士透露,上海试点碳排放权交易,有几个条件比较突出:
  一是发展的“承载力”强。上海人均GDP在全国居领先水平,其独有的政策环境对各个行业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并且能够承担起减排和低碳转型带来的成本压力。
  二是金融发展环境国内领先。上海正在加快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核心竞争力,不断吸引金融机构、金融资产和金融人才向上海集聚。
  三是产业的多样性。这个特征是建立一个相对完整和健全的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条件,可形成一定的减排成本差异,为碳市场提供必要的空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试点碳交易,必须守住一个原则:以我为主,以国内产业需要为主,以发展为主线,在发展与控制中寻求平衡。据了解,此次上海试点的设想是,在初期以激励为主,尽可能减少企业的负担,为企业预留足够的适应空间,让企业可以“有控制地发展”。

  “既适合国情、又简单适用”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此次启动7个地区的碳交易试点,目的是在交易机制、交易规则和核算体系等方面进行技术和机制的创新探索,为最终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市场,找到“既适合国情、又简单适用”的市场体系。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贺邦靖说,以低碳技术为引导的新兴产业发展,不仅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找到了出路,而且成为提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中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的重点。
  作为试点地区之一,上海此次下决心推动强制性减排市场的试点工作,可大力发展与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相关的核证、咨询、会展、金融等新型服务业,让低碳产业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增长点。
  上海市政府人士说,上海将主动顺应国际主流趋势,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推进交易平台以及碳市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和机制的创新。
  建设碳交易、排污权交易以及其他环保能源权益交易市场是一次综合性的重大机制创新,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如何在相关交易机构中加快建立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股东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创新,都是“极有分量”的新课题。
  在中国环境类权益市场领域,上海最早进行探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负责人说,2008年前后,国际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但国内环境能源交易市场尚未启动,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有序的环境能源交易“氛围”。2008年8月初,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经国家发改委同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家环境能源交易机构,弥补了国内相关领域交易机构的空白。
  上海此次试点,目标应分阶段,首先成为长三角及相关区域的碳交易中心市场,然后成为全国碳交易的中心市场之一,最后成为具有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国际性碳交易市场平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