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新,在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狂热的词汇。由于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因而绝大多数新股在上市首日都难逃被爆炒的命运。这里云集着众多的职业炒家和博傻赌徒。现在,这个“击鼓传花”的零和游戏,遇到了历史上最严厉的监管措施。
3月7日晚间,深交所发布通知,规定新股在上市首日盘中成交价较开盘价涨跌达到或超过10%,或者盘中换手率达到或超过50%时,交易所将对新股实施停牌至收盘前3分钟(14:57)。
3月8日下午,上交所发出通知,当新股上市首日盘中成交价较开盘价涨跌10%以上、20%以上或盘中换手率达到80%以上,有此三种情况之一时,交易所可以对其实施临时停牌。
事实上,为了防止新股上市首日遭遇爆炒,沪深两市早有相关限制规定。而当前祭出的两记重拳,属于制度上的进一步完善,对比以往在技术细节上更加苛刻和严厉。这表明了监管层对“炒新”这种过度投机行为的极低容忍度。
新规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在3月7日至3月8日两天,包括证券时报、四大门户网站等国内主流媒体皆做了报道和转载,新闻数量达2480篇。其中人民网、证券时报、东方财富网、新京报等皆对新规进行了深入解读。一篇以《深交所重拳抑制炒新
换手超50%或涨跌10%将停牌》为题的文章,在网易财经上获得约2万次的点击,以及超过2000人参与讨论。
作为新媒体代表,微博平台继续成为即时舆论的主战场。两天内,新浪、腾讯两大平台上关于炒新规定的原创微博总数超过5000条,所形成的庞大转发和评论量,则让信息的覆盖面更广、渗透更深。
知名经济学家华生在微博上表示,这是一个早该做的技术性补救,既然是市场化发行,首日本来就该同样实行10%的涨停板限制,不过这还是属于治标的办法。“空头司令”侯宁也及时评论:严打炒新是大趋势,但目前还是技术手段,制度层面的改革还需等待。
西南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表示,新规的标准非常明确,方法很严格,执行起来短期内对遏制新股炒作非常有效。但要从根本上遏制炒新,单靠“堵”的政策还不够,需要从发行制度改革、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入手。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也指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临时停牌应该是系统工程中的一部分。
专家学者几乎一致认可新规将对“炒新”现象起到遏制作用,但认为只是个治标的措施,离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还有较远的距离。这些观点得到了许多主流媒体的认同,在新闻中被不断援引和解读。
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相对特立独行,他认为通知的出台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为涨跌停是按照集合竞价之后的价格而不是根据新股发行的价格,所以这个办法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并称新规定是陷入了一种技术的繁琐主义。
新规则的出台,无疑已成为近两日财经领域的热门话题,不同观点间的激辩交锋也接踵而来。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舆论在传播过程中,来自媒体、专家、学者的看法与普通网民的言论形成分野。
网民们的意见带有更多的情绪化色彩。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在随机抽样分析的300条相关微博评论、股吧跟帖中,有超过70%的网民发表了批评性意见,但这其中过半以上的指责并非针对新规本身,而将矛头指向资本市场中的内幕交易、利益输送、企业圈钱不分红、散户亏钱等问题。
另一个有意思之处在于,虽然统计数据显示多数中小投资者均在炒新中亏钱。但仍有不少网友评论说,遏制炒新可能会减少赚钱机会,还有一些则说,不希望监管层管得太多。
可能是因为市场低迷、出现亏损以及市场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现在网上的确有不少投资者存有怨气,存有一种但凡有政策出台则上来先批一通的现象。但这种声音背后,体现的应当还是对制度完善、市场公平和信息透明的期待。
网易财经所做的一组网上调查尤为有趣。在一千多人参与的调查中,53.8%的网友选择了支持出台新规,认为其有利于引导健康的投资理念;而在是否能抑制新股炒作的问题中,50.4%的网友投给了“不能”。这反映出半数以上网民内心对政策怀有赞许,同时又抱有一定程度的不信任。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3月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新股首日涨幅和换手率的限制仅是暂时措施。确实,要彻底化解炒新问题,还需要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也需要市场投资文化的逐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