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船在盐城大丰港口卸载木材。新华社发 |
在中国万里海岸线上有个罕见现象:黄海之滨的江苏省盐城市,市区和5个沿海县的县城,都建在远离海边的地方,最近的距海26公里,最远的竟在70公里之外,就像是在躲着大海!
千百年来,盐城人对于大海既热爱,又无奈。常常叹息:“盐城的海,丑滩薄水,靠不上!有海等于没有海!”与当今多数沿海城市相比,盐城是个“经济洼地”。
如今,这个罕见的现象发生了奇特的变化。
海港建设带动沿海开发
盐城“沿海不靠海”,其根源在于这里特殊的淤泥质海岸。海水不断将泥沙顶托上岸,形成持续增长的滩涂。滩涂上烂泥淤积,很难建设海港和相应的现代工业、服务业。滩涂盐碱地不利于传统农作物生长,“远看荒滩没尽头,近看荒地没种头”。
世世代代的盐城人,苦苦探索利用大海和滩涂的方法。他们捕鱼,晒盐;他们用淡水淋盐洗碱,依照养鱼、种水稻、种棉花的顺序,艰难地把盐碱地改造成良田,建成全国重要粮棉基地。然而与众多工商业海港城市相比,一直欠发达。三年前,盐城市人均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只是沿海54个地级市平均水平的4成多一点!
破解建设海港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盐城人的百年梦想。
从1990年起,盐城聘请专家,沿着境内582公里海岸线,一寸一寸地寻找适合建造深水大港的港址,坚持8年,终于在大丰找到!它虽不足以建造吞吐量巨大的物流港,但非常适合建设像韩国釜山港那样与临港产业配套的产业港。1998年,大丰港开工建设。2006年,大丰港万吨级码头建成启用,盐城市宣布正式实施沿海开发。
2009年6月,国务院公布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盐城沿海开发注入强大动力。按此规划,盐城将建成一个特大型沿海城市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农副产品和能源供应储备基地、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基地。
盐城市委书记赵鹏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用新的视角看,盐城占全国1/7的683万亩沿海滩涂真是无价之宝!它不但容纳了全球最大的丹顶鹤、麋鹿自然保护区,而且为港口、临港产业和港城建设,为以盐土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连滩涂上密密麻麻的大米草,也可以用来生产优质包装材料!今后,我们就不必急于‘改造盐碱地’了!”
三年之间,6条一级公路从盐城市区和5座县城直通海边,国家一类海港、空港口岸相继开通。5座海滨港城规划建设迅速展开。总投资数十亿、上百亿的大项目,国内一流的风力发电装备、海洋生物、光伏、汽车、旅游企业,急剧涌向黄海岸边。
昔日“丑滩薄水”,如今成了令人向往的黄金海岸。
“回头是海”点燃创业激情
沿海大开发,使长期“背海而居”的盐城人有了一种“回头是海”的彻悟之感。他们把对大海压抑多年的热爱,化作了参与沿海开发的紧迫感。
2011年初,射阳县港口局从县城重新搬回了位于港区的办公大楼。这个1986年成立的机构,由于港区业务太少,2002年在县城另建了办公场所。局长乔保雨对记者说:“大家一开始还两边跑,后来干脆就不去海边了,呆在城里坐办公室。”2009年,港口工作量陡增,乔保雨决定回到港区办公。“开始很多人不愿意回去,我就把县城办公室的钥匙扔掉了!现在,大家干得挺累,但非常充实。等港城建好,我们要把家也搬过来。”
站在滨海港海堤上,迎着七八级的寒风,港区管委会副主任钱士同敞着衣领,激动地指给记者看,这个地方是如何从荒芜沉寂,到大项目纷至沓来。脚下大浪奔涌,惊涛拍岸。远方的海面上,数十艘轮船正满载货物,准备起航。他说:“为了这一天,滨海人等了太久!不能再等了!”
“我选择盐城的原因就是:盐城的沿海开发有后劲!盐城的领导人办事有冲劲!”广东奥维斯集团董事长梁耀辉告诉记者。他们看好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一片滩涂湿地,计划投资129亿元开发“梦幻水城”游乐项目。2010年4月28日这一天,梁耀辉前来实地考察,看到的情景令他震惊:欢迎的红标语和热情的人群竟夹道排了10公里!当地提供的相关资料让他非常满意。“这是我们镇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如果没有沿海大开发,谁想到这地方还有这样大的开发价值啊!”黄尖镇党委书记朱照伟激动地说。
“我也要抓住机遇。”在大丰港城,48岁的饭店老板杨友良对记者说。从大丰港一动工,他就靠着港口经营小饭馆、小卖部,最初一年收入两三万,如今一年能赚30多万。
大丰港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夏爱根给《经济参考报》记者看了一首他写的诗:“二十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十年前,这里是滩涂茫茫;三年前,这里遍布鱼塘;如今,这里正演绎沧海变靓城的辉煌!”这首诗已被做成公益广告牌,竖立在港区大街上。他说:“沿海大开发,不仅让盐城开始从大海获得巨大财富,也让盐城人的心胸更加开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