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发(周良君/摄) |
农历龙年静悄悄地走来了。
踏进早已收获完庄稼、正等待新一年播种的龙江大地,《经济参考报》记者感受到的是一片沉寂和辽阔,但这沉寂下面,却是黑龙江省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道路上书写下的宏伟篇章,以及黑龙江干部群众继续为国家勇担“粮仓”的决心和豪迈。
国家统计局黑龙江省调查总队的实割实测调查显示,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到1114.1亿斤,占全国十分之一,首次超过河南省成为我国产粮“状元省”。与此同时,全省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合作化同步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取得可喜进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初具规模。
“当前全省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已经十分清晰,就是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生态化建设。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抓好这‘八化’建设,就一定能够推动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说。
挖潜力实现粮食总产“四级跳”
从2007年到2011年,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先后越过800亿斤、900亿斤、1000亿斤、1100亿斤四个台阶,四年“四级跳”,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状元省”。支撑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并不是耕地总量的增加,而是依靠挖掘生产潜力而释放出来的粮食产能。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说,黑龙江连续四年增产100亿斤粮食,自然灾害就从没有停止过。近四年每年都出现过春季低温、伏旱、病害、冰雹等灾害,只是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在不断提高。全省通过兴建大水利、应用大农机、推广大科技、开展大合作,确保了粮食稳产增产。
在处于农闲时的耕地上,依然可以时常看到一些上百米长的庞然大物架在田间。“这些大型喷灌机就是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定心丸。”安达市水务局局长安玉彬说,安达市十年九春旱,以前玉米亩产一直在1000斤左右,应用大型喷灌,在玉米生长的几个关键时节灌水,确保作物用水需求,亩产可提高500斤左右。
黑龙江省的大规模水利建设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黑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胥信平说,全省近年启动千亿斤粮食产能水利化工程,开工建设了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等38个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目前,全省旱田节水灌溉面积已达2205万亩。
先进科技的大范围应用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内在动力。肇东市五里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长文说,五里明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内应用选用良种、配方施肥、精点密植等40字增产技术措施,使单产提高一倍。目前,黑龙江省良种覆盖率已达98%以上。
在基础打牢之后,黑龙江省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又把粮食产量“拔高”一大截。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水稻、玉米等优质粮食生产,减少部分低产量作物种植,并引导农民把不能安全成熟的玉米品种及时调换为中早熟玉米品种。
据黑龙江省农委测算,通过增加播种面积和减少低产作物种植等方式,2010年全省水稻、玉米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增加了1072万亩,仅结构调整一项全省就增产粮食约100亿斤。2011年,全省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比上年又增加了1000万亩以上。
农业生产从“小舢板”变身“联合编队”
生产力的大幅提高推动了黑龙江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走进黑龙江省的许多农村,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借助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力量和与农垦合作共建,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正在逐渐增加,“集团化”闯市场正成为新趋势。
年近半百的肇东市五里明镇农民王喜泉,在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上种了几十年地,十年九旱的气候和盐碱化土质使他的玉米亩产始终徘徊在1300斤左右。2009年开始,王喜泉从村里的玉米专业合作社承包了1000亩土地经营,在一系列现代农艺措施的帮助下,玉米亩产增至2000斤。
在地处黑龙江省北部的讷河市,60%以上的农民都将家中的土地托付给专业合作社打理,常规的种子化肥采购、整地、播种、灌溉、秋收、粮食出售等环节都由合作社统一操作,农户们只要签订了“入社”协议,尽可以从事副业或外出打工。
在黑龙江省更多的农村,垦区农场与地方农村的“场县共建”已成趋势。利用垦区的大型农业机械和先进种艺、农艺技术,帮助农村地区代耕、代播、代收,促进了黑龙江省广大农村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标准化水平以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在全省,垦区为农村“三代”的面积超过4000万亩。
大面积规模耕作和经营与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相辅相成。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通过村民联办、大户领办、龙头企业承办、乡村主办等多种组建方式,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截至去年底,全省已组建投资千万元以上的现代农机合作社558个。目前,全省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9.8%。
日益扩大的规模化生产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市场话语权。讷河市优质高蛋白大豆联合社是由当地24家大豆专业合作社组成,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联合社理事长罗颖说,由于规模大,联合社市场议价能力大大增强。“去年初化肥市场价为每吨3350元,联合社举办了国内31家农资生产企业参加的集中公开采购招标会,采取竞标方式集中采购,最终以每吨低于市场价450元的价格成交,4000吨化肥为社员节支180多万元。”
黑龙江省部分基层干部表示,将来的合作社要打造一个“全产业链”模式:无论是生产所需的农用物资,还是包括米、面、粮、油、家电等消费品,都可以通过合作社进行集团采购。同时,通过“社企对接”将农民产出的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初级产品附加值。
现代化大农业助推城镇化
实现粮食增产只是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目标之一。吉炳轩说,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除了要保证粮食高产稳产外,还要富裕农民,让农民的日子好起来。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同时,结合城市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努力做到城乡公用设施统一规划、协调推进、共建共享,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在“场县共建”的嫩江县,许多农民在增产增收的同时已经享受到了城镇人的生活。黑龙江垦区九三管理局局长张桂春说,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2010年与嫩江县双山镇启动共建,农场投资2.88亿元,建设住宅小区、供热排水、学校教学楼等工程13项。其中,双吉住宅小区建设楼房30栋、800户,现已有521户农民搬进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区。同时,打破部门和区域界限,实现了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资源共享。
已经搬进双吉小区75平方米楼房的双山镇农民王文涛,之前只有在梦中想过自己住进楼房。“以前住平房,冬天烧煤取暖,屋里冷、灰尘大。现在住进楼房,集中供热,室内卫生间,全家人都感觉像做梦一样。”住进宽敞明亮的72平方米新楼的双山镇农民国彦江说:“我们现在和农场职工享受一样的待遇了。我女儿原来在双山镇小学,去年转学到九三一小,因为这里的硬件条件更好。而且,农村的新农合在农场医院也能用,看病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