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重型制造、化工、钢铁、造船、港口等临海产业自北向南一字排开。”海洋系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专家8日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高度开发的沿海地区临海产业发展规模大,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多面的。” 这些影响包括,废弃的化学物质、废水、固体废弃物、温排水等对海水水质的污染;占用海域、海岸线资源,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布局分散导致的治理污染的难度加大等。 在港口、码头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高抒表示,我国人均海岸线长度较少,海域使用极为紧张和密集,对土地、港口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是必需的,“但是应切记不能盲目开发”。 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指出,石化产业分散布局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增加了污染物排放,加剧了赤潮、灰霾等累积性生态环境风险;沿海布局带来大面积围填海,导致自然海岸线丧失、生态环境被破坏;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原油和石化原料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泄露等突发环境风险也常常发生。 农工党中央建议,全面实施战略环评,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与主体功能区划相结合,利用运输便利等优点,在沿海集中布局两到三个石化产业基地,并做大做强,其他区域严禁规划和新建石化项目。同时,全面实施规划环评,要求石化产业基地外延500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集中居住区,不能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上述海洋系统专家建议,沿海经济开发应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制订和完善有关海岸线资源、滩涂湿地资源利用、保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海岸线资源管理的领导和协调,保证岸线有序、有偿、有度使用;岸线利用必须按照控制性规划要求,实行总量控制,分期实施,严禁多占少用、占而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