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第一次尝试收购美国石油工业的一小块资产时曾引发轩然大波,行动以失败告终。七年后,这位中国国企老总斥资数十亿美元进军美国能源业,但这一次却没有引来哪怕是丝毫麻烦。
傅成玉这次成功的秘诀是:收购少数股权,扮演被动角色,尊重美国监管机构的意见,让中方人员同美国先进技术保持必要距离。
数据提供商Dealogic透露,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已经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油气交易上投入了170多亿美元。北美已经成为中国达成油气交易最多的地区。而引领这一趋势的正是傅成玉:他曾担任中海油董事长,现在则是中石化的董事长。
中国最近在北美的这些交易和傅成玉2005年竞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却惨遭失败的那一次完全不同:这些交易通常涉及一家中资企业预支一笔款项收购一处油田或气田的股份,同时这家企业还同意负担部分钻探成本。
这些交易满足了中美双方的迫切需要:美国企业已经开发出革命性的新方法来开采石油和天然气,但他们需要大量资本来实现目标;中国国有能源企业一直在全球搜寻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以便为中国经济提供动力。同时中国也需要相关技术来开发国内难以开采的油气资源。
中国投资美国能源企业的新做法表明,中国已经吸取了教训,知道如何让美国能源业和政界人士更加友善地看待中国资本。曾任壳牌高管的孙嗣敏说,新做法就是收购一家企业的部分股权,与这家企业一起合作,让这家企业成为你在美国最坚实的盟友。
今年1月,傅成玉向中石化员工发表新年致辞时说,全球经济放缓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可以走出去,扩大海外并购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