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大省缘何闹起“用工荒”?
2012-03-06   作者:记者 李惊亚 杨洪涛 闫起磊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贵州向来是往沿海输出劳务人员的大省,但近年来形势正悄然改变,一场“抢工大战”已然在本土打响。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及贵州省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带动,近年来,贵州省返乡就业人数明显增多,却仍远难满足用工单位需求。那么,西部“用工荒”折射出哪些发展中的矛盾?如何解决欠发达地区“求工若渴”的困局?

  乡村见闻:返乡创业,农民工主动“回流”

  今年2月初,《经济参考报》记者来到贵州黔西南州、遵义、安顺,在田间地头,在农民工创业园,倾听返乡农民工的诉说和心声。
  在正安县和溪镇大坎村,记者看到,一些村民正在农田里挖坑、挖沟,返乡农民工陈万学、吕想等8人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村里500亩土地,准备种植葡萄、梨、桃等,发展乡村观光旅游。
  在安顺市镇宁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一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老板”已忙着收拾厂房、检修机器,准备开工。农民工杨祥刚说:“有人脉、产品有市场,在家门口自己当老板赚得更多。”
  老家在安顺市西秀区新场乡勇克村的柏兴友曾在浙江做水晶加工10多年,2011年初他决定返乡创业,利用政府在创业园免费提供的厂房和家人做起水晶加工。他说,一年来赚了18万元,收回了成本,“今年准备上新项目,估计需要招聘约15个工人”。
  镇宁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办事处负责人吴实泽说:“创业园创建一年来,已有100多名返乡农民工入驻,带动当地以及来自贵州毕节市、都匀市等地的1000多人就业。”
  “能在家,谁也不愿背井离乡”,在采访中,记者能深切体会到农民工恋家的心情和愿望。与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被迫“回流”不同,现在,有一定资金积累、管理经验、技能特长、主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逐渐增多,带动就近就业的效果正在显现。

  招聘会上:企业闹“用工荒”,供需结构“倒挂”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走访贵阳市多场招聘会了解到,贵阳市出现年后第一波求职高峰,与“求工若渴”的企业相比,满足条件的人才供应量却严重失衡。
  龙年首场招聘会“2012届贵州籍省外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专场招聘会”上,人头熙熙攘攘,152家用人单位挤进招聘会,为求职人员提供5121个就业岗位,1.2万求职者前来应聘工作。
  “春节前就有千余家单位报名参会,但由于受招聘场地所限,最终只确定了一小部分。”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常务副主任刘润生说,今年元月以来,市场上的招聘会场场爆满,用人单位需要提前半个月预订展位,“我们的设备加点加点工作,连打印招聘单的机器都打坏了。”
  据了解,贵阳市要求人力资源市场今年一季度提供招聘岗位2.75万个,但从元月至今,市场上的需求岗位已突破5万个,而实际需求量可能更大,一季度有望突破10万个,涉及各领域。
  “基本工资比去年已经提高了800元,但人还是很难招,而且心态不稳定,干着干着就走了。”现场招聘的贵州中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长李丹说。
  招聘会上,本地企业占到九成以上,与企业担心招不到人的心情相比,抱着“来看看”轻松心态的求职者却不在少数。“目前人才供应量仅满足需求的40%左右。”刘润生说。这句话成为企业“用工荒”的现实注脚。

  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西部需加强软硬件建设

  一些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劳务输出大省贵州的返乡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企业却依然闹“用工荒”,折射出的问题并非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不足,而是人才业务能力与需求不匹配等结构性矛盾。
  刘润生说,贵州“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目标提出后,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理工、技术人员需求量非常大,但贵州理工科人才储备不足,输出到沿海的多从事以轻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加之贵州本土企业工资待遇偏低,企业文化、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较滞后,返乡人员回来难以适应,导致观望者仍不在少数。
  “贵州县、市、区一级的工业园越来越多,农民工被省会城市‘抢夺’的现状也在改变。”贵州省人才市场市场部部长鄢光卫说。
  贵州省人才市场综合部部长商毅认为,中国人传统观念是“学而优则仕”,家庭和学校培养出的孩子不愿当工人,教育现状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要破解西部就业‘困局’,必须改变‘官本位’、‘钱本位’的社会评价观念,更重要的是,政府和企业重视软硬件建设,‘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商毅说,“企业经营得好了,待遇和环境改善,才能留得住人才”。
  “对农民培训方式需适当调整,培训力度仍需加大。”遵义市正安县劳动就业局局长黄晓梅认为,“现在的农民综合素质已得到较大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技术层面的培训,更期待得到现代管理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培训。”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用工荒”不是刘易斯拐点 2012-02-27
· “中国制造”遇寒冬 “订单慌”连着“用工荒” 2012-02-27
· 用工荒和低工资究竟谁之过 2012-02-20
· 北上广用工荒不是坏事 2012-02-16
· “结构性用工荒”折射北京转型之痛 2012-02-1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