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几乎被分析师遗忘的公司,过去一年半时间里,没有任何分析师为其出具公开研究报告。一名电力行业分析师甚至直言:“这样的公司我们看不到研究价值”。
这也是一家盈利欠佳、亏损不断的公司,自2008年亏损后,2011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业绩再现亏损。它就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中电投”)旗下的吉林上市公司吉电股份。
这样一家业绩亏损的公司,最近却抛出18亿元的再融资方案。尽管此次定增可降低公司近年不断升高的资产负债率,但对经营本身并无实质提升,亏损仍难止步。
资产负债率五年翻七倍
吉电股份2月28日发布的定向增发预案显示,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21亿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7.84亿元,其中12.49亿元用于松花江热电新建背压机组项目,5.3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实际控制人中电投承诺,中电投及其全资子公司将按不低于实际控股比例参与认购。
与总市值和净资产相比,吉电股份接近18亿元的再融资数额不算小。截至2011年9月30日,吉电股份总市值约为27亿元,净资产23亿元,也就是说,此次定增金额占到公司总市值的近七成,占净资产的近八成。
对于公司大额再融资的原因,吉电股份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对《投资者报》解释称,主要是扩大发电项目建设和改善公司财务状况,但从公司近年资金状况看,急需资金应是公司圈钱的主因。
这可从两个财务指标中看出端倪。
一是负债比重过高,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吉电股份资产负债率高达82.53%,已超过发电企业资产负债率80%的预警点;二是偿债压力大,目前公司长期借款高达86.98亿元,短期借款也达到8.25亿元。而其他流动负债和其他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9.60亿元和7亿元。
早在2006年,吉电股份的资产负债率还只有12.26%,这意味着,过去五年时间里,吉电股份的资产负债率翻了近七倍。
2002年9月26日,通过置换通海高科股权的方式,吉电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两市唯一一家以存量换购方式上市的公司,也是继中关村之后,又一家上市前未取得募集资金的公司。
上市时未募资的吉电股份急需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但由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一直没有达到6%,因此一直没有获得再融资机会,其经营和发展资金主要来自银行借款。而大股东入主也没能为公司带来资金支持和实力提升。
2005年,作为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中电投成为吉电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尽管中电投财大气粗,但在中电投控制吉电股份的几年时间里,未向上市公司注入任何发展资金。相反,却通过向上市公司转让电力项目提高了吉电股份的负债水平,进一步加大了吉电股份的资金负担。
圈钱18亿难改业绩亏损
急缺资金的吉电股份曾于2009年5月提出过定向增发,拟募资不超过21亿元。但增发最终被否,公司资金缺口与日俱增。
三年后再次启动定向增发,即便成功实施,18亿元能改变公司面临的经营困境吗?目前来看难有确切答案。
原因之一是公司业绩亏损不断。就在吉电股份着手进行第一次增发前的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和上游煤炭价格大涨的影响,在国内五大发电集团纷纷巨亏的同时,主营业务为火电、水电、供热、工业供气等的吉电股份也出现亏损。2011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业绩同样出现亏损。
2011年1~9月份,吉电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0.83亿元的同时,净利润却亏损7081万元。而从财报看,吉电股份2011年前三季毛利仅2个亿,而财务费用高达2.71亿元,正是财务费用的激增导致净利润亏损。
财务费用激增一方面源于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因为吉电股份加大了新能源领域投资,而在建项目投入较多也使其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比期初多出近20亿元。
一名会计师对此表示,公司在大规模投入的情况下,资金回笼并不理想。前三季度应收账款高达7.71亿元,比去年激增了一倍多。这表明公司主要靠借款经营,导致财务费用激增。而此次定向增发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
原因之二是公司募投项目并不值得期待。公司计划其中的12.49亿元用于松花江热电新建背压机组项目,而据《投资者报》了解,该项目已投产一期,二期正在建设中,而新建机组项目规模小于已投产一期发电机组和在建二期发电机组,更远小于公司截至2010年底火电装机容量152.5万千瓦发电机组规模的一半。
这也意味着,吉电股份此次定增只能在数字上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的经营却没有根本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