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比1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这已是该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PMI指数的回升,意味着经过去年年底以来的低谷期,随着货币政策的微调、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的出台,我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回暖信号。另外,加上欧洲、美国等16个国家的央行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走出低迷。这对我国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我国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升到50%以上,不过,目前该指数整体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对我国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调研可以得出,今年我国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 据媒体报道,广州、东莞、阳江等世界制造业基地,工厂订单较往年同期减少60%,企业出口平均利润率3.5%,同比下降2.2%。同时,多数企业遭遇用工荒,劳动力供给较往年下降80%。经营成本的不断增高,导致传统优势产品订单多数转往东南亚国家。 另一不利的消息是,美国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其奥巴马总统日前签署命令,成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以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伙伴“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2011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回落至3%左右(较2007年的历史高点下降了约7个百分点),达到一个国际上认可的均衡水平,意味着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经济发展以主要依赖出口为主的努力得到了一定体现。 不过,顺差的回落,其中部分因素是我国扩大进口和进口价格的提高所致,而且这一趋势仍在延续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3月1日发布的购进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较大,超过4个百分点。而这与全球主要央行采取货币宽松政策有很大关系。 去年年底以来,欧洲、美国等地区更多的货币流入市场,而实体经济仍处于低迷、实际需求并未根本增加,宽松出来的货币沿着投机的路径,流向大宗资源商品、大宗粮油商品、以及石油、黄金白银等具有一定金融性的产品。 数据显示,进入今年以来,我国从国际市场购进价格指数回升势头明显,1月回升2.9个百分点,达到50%;2月又回升4个百分点,达到54%,回升到去年10月份以来的最高值。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国际政局的不稳为原油上涨打开一个通道。对一个对石油进口依赖超过56%并且奔向60%的国家而言,国际石油价格的任何波动都将极大撩拨该国的经济中枢神经。而不巧的是,这个国家正是中国。 所以,国际油价一涨再涨,我国发改委对国内油价也只能往上一调再调,这是不可抗力的输入性通胀。与此同时,我国国内通胀率虽有回落但仍在高位徘徊。其中一个指标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蔬菜上涨且贵过春节”。作为不可保存的百姓生活必须品的蔬菜,其价格的波动,真实反映了食品价格的趋势。另外,生猪价格虽有小幅回落,但猪仔价格却在上升。这就意味着,如果要补栏的话,养殖成本势必增加,再加上我国粮食价格小幅提升,可以预计猪肉价格已经到达一定低点,并在今年内6月后,猪肉价格走低回升。这将对我国通胀率波动带来较大影响。 通胀,密切关联百姓民生。自从2009年4万亿猛虎出笼、以及多年来的货币超发,导致我国2011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85.2万亿。为了消化这巨大的流动性,我国将面临一个通胀长期化的问题。但以我国中央强有力的控制手段,通胀应会保持在一个老百姓能够忍受的极值范围内,同时通过增加底层百姓的收入和最低保障,以平衡目前社会中贫富差距巨大的矛盾。 综合来看,今年我国经济政策,以今年央行M2增速14%即信贷总量为8万亿的目标为框架,在围绕以通胀率和PMI为核心的两个指标外,再加上不断试探广大百姓的容忍度,把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得像捏弹簧一般,通胀高了,政策就紧一紧;PMI低了,政策就松一松。这就是我国今年经济政策一直在强调的:针对性微调。另外,从国内和国际整个大环境看,今年是换届和大选之年,政府更多关注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因此我国经济政策出现大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