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走向再平衡
2012-03-01   作者:黄益平  来源:价值中国网
 
【字号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经济增长十分强劲但结构失衡日益严重。而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既给外部经济关系造成困难,也直接影响经济效率。因此,从官方到学界,关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呼声一直十分强烈。“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规划均明确地提出了要改善经济结构、提高增长质量的政策思路。不过官方数据表明这方面的实际进展却非常有限。
  我们曾经多次提出,导致高速增长与结构失衡同时并存的,是中国实施的产品市场放开但要素市场扭曲这一非对称改革策略,因此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在于真正实现生产要素市场化。如果仔细分析官方与非官方数据,我们就会发现经济再平衡其实已经开始,而推动这一变化的正是部分要素价格已经出现调整。可惜的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讨论都忽视了这些积极的变化。

  外部顺差已经大幅减少

  巨大的经常项目和贸易项目顺差,是中国汇率政策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批评的主要原因。多年来美国的一些政客一直指责中国压低人民币汇率、扩大外部账户顺差并抢占美国的就业机会,部分国会议员提出了具体的法案要求美国政府迫使人民币大幅升值,不然就制裁中国的出口产品。随着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的临近,美国对中国汇率政策的压力将可能进一步增加。
  尽管IMF和G20等国际经济组织仍然将全球失衡看做主要经济矛盾之一,全球经济再平衡其实已经是现在进行时。自从次债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占GDP之比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而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占GDP之比已经从2007年的近12%下降到2011年的3%左右,同期贸易顺差更是从7.5%回落到2.1%。当然一旦全球经济强劲复苏,不排除这些顺差可能出现一定的反弹。
  外部顺差的收缩,其实是消除了所谓汇率被显著低估的一个重要理由。即便是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一向持强硬态度的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也认为人民币被低估的程度可能已经从以前的50%降低到15%。过去美国对中国的外部经济政策的压力主要是三个方面:降低外部顺差、减缓外汇储备积累以及人民币大幅升值。现在前面两个已经基本做到了,也许人民币已经接近均衡汇率水平?
  在2011年第四季度,有一个人民币汇率真正实现双向波动的机会,可惜我们没有抓住那个机会。当时离岸市场出现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资本流出也令外汇储备开始减少。但总体经济状况依然非常健康,不太可能发生硬着落。如果当初我们能够放宽汇率波动区间、增加市场因素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也许短期内人民币会适当贬值,但在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上将迈出很大的一步。

  消费比例也可能已经开始上升

  刺激消费一直是中国政府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策略。但官方数据表明消费不足的问题一直在不断恶化,比如消费占GDP之比从2000年的62%下降到2010年的47%,十年减少了15个百分点。不过官方的消费数据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质疑,比如居住开支占到总消费的18%,显然比租房住的居民的实际开支要低许多。另外,中国居民奢侈品开支的近一半发生在大陆以外,可能没被官方数据统计进去。
  中国的消费是根据家户调查数据推算的,而王小鲁关于灰色收入的研究已经表明这套数据存在严重低估的问题,他推测2008年居民收入被低估90%、居民消费被低估20%及GDP被低估10%。如果王小鲁的推测准确的话,那么2008年消费占GDP之比就应该是50%,而不是官方报告的48.4%。居民消费占比也将由35%提高到38%。
  还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是2008年以来社会零售增长加速,但总消费增长反而放慢了。我们知道社会零售总额中的80%是用于消费的,这部分占到总消费的60%左右。而这两者增长率差距扩大,表明没有包括在社会零售中的消费品也就是服务产品没有增长或者增长很慢。但这是与常识不符的,我们知道通常服务品的收入弹性要大于一般消费品。因此我们猜测家户调查的数据不仅低估了消费的水平,可能也低估了消费的增长。
  为了推算一组可能更加接近实际的消费占GDP之比的数据,我们先计算与消费相关的社会零售增长与服务销售增长的加权平均并以此来代表总消费增长的速度,然后我们以上面测算的2008年的比例为起点推算其它年份的比例。我们得到的结果是:过去十年官方比例平均被低估了大概3个百分点;消费比例从2000年的64%下降到2008年的50%,这点与官方数据一致;但之后这个比例已经回升到2010年的54%。

  全面实现生产要素的市场化

  如此看来,最近两年中国的外部失衡与内部失衡已经开始发生改善。外部账户顺差减少没有什么争议,问题是国外政客和国际组织在讨论再平衡问题时很少注意到这一点。如果中国的外部顺差保持在3%左右甚至更低的水平,再说失衡理由就不是非常充足。想比较而言,国内经济再平衡尤其是消费占比开始上升这一点争议比较大,质疑声音很多,但唯一值得重视的质疑是说那些导致失衡的因素都还没有发生改变。
  但其实并非如此。导致中国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普遍而严重的要素市场扭曲,这些扭曲大大压低了要素价格。它们对企业提供补贴,但对家户变相征税,因而使得企业利润持续增长,但居民收入占GDP之比却不断下降。其结果就是经济增长异常活跃,出口、投资占经济之比不断上升、消费之比不断下跌。正因为如此,我们一直呼吁政府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真正走入市场经济。
  总体看来,我们在这方面的步子迈得不够大,因此劳动力、土地、资本和能源等市场的扭曲依然很严重。但变化也已经在发生,比如政府最近一直在调整资源价格、推进资源税改革。另外,从2005年开始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已经累计升值30%以上。随着劳动力市场出现短缺,工资大幅度上升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即便是在金融市场,由于影子银行的发展,市场利率在社会融资中的作用也有所增强。
  正是这些变化,逐步减少了对企业的变相补贴,同时令家户收入快速增加,从而促成了我们观察到的外部账户顺差缩小、消费占比回升。因此,有些专家简单地判定要素市场至今还没有发生变化,不符合客观实际。当然这些变化刚刚才开始,而且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政策有意为之,比如工资上升主要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而中国经济真正实现再平衡、走向可持续增长,则有待于要素市场扭曲的基本消除。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网民议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 2012-03-05
· 中国经济向上还是向下 2012-03-05
· 寻求中国经济新平衡 2012-03-05
· PMI数据缓解市场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 2012-03-01
· 屈宏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基本平衡 2012-03-0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