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期待社会资金帮忙
2012-02-24   作者:徐立凡  来源:京华时报
 
    以地方政府为主要资源配置方的保障房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据媒体报道,今年多个地方出现了保障房建设开工目标较去年锐降的趋势。其中,广州将下降47%、深圳下降52%、上海下降38%、北京下降20%,二三线城市如武汉、成都、无锡、苏州等地均有明显下滑。
   这样的下调幅度,尽管出人意料地惊人,却也在意料之中。一方面,去年的保障房项目无论从兴建规模还是投资增长速度看,都已站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起点。在今年继续保持这样的高增长,确实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设的兴起,与各地土地财政的大幅度萎缩处于同一个时间轴。严厉的调控政策,遏制了许多开发商的拿地热情,这一势头传导到保障房建设上,就是地方政府的“头寸”进一步吃紧。
  可以说,保障房建设实际上既承担着民生目标,也承担着宏观经济的目标。一方面,通过房屋的增量供应改善现有住房体系,尽可能地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刚性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保障房建设,可以承接下游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数十个行业的市场,避免这些行业因为对商品房的调控而一蹶不振。然而,今年多地开工目标的急剧下滑,却给上述两个目标的实现出了难题。
  地方政府的难点是,既要完成“全力以赴完成保障房建设”的军令状,又要让资金和土地压力不再持续增加,这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央政府部门的难点是,如果单纯依靠军令状、实地督查等刚性行政措施贯彻调控意图,有可能导致资金吃紧的地方政府以各种方式为调控上松紧带,变相盘活房地产市场。以“芜湖三日新政”为代表的地方房地产政策调整,反映的正是这种趋势。
  所以,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保障房建设的行进节奏,必须得另想办法。土地和资金的来源有限,从中已经很难获取更多,政策资源则还有待挖掘的空间。这其中,也可以考虑如何让社会资金参与到保障房建设中来。逻辑上说,参与保障房建设的企业,等同于将部分生产资源从追逐利润转移到了履行社会义务上,政策面上予以各种方式的奖励,并无障碍。比如,给予参加保障房建设的民企以更大力度的税收优惠,赋予这些企业进入高门槛行业的“绿色通行证”,甚至进行保障房共享产权的试验等。
  在当前社会,大量资金无处可去,与此同时,保障房建设资金却严重缺乏嗷嗷待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政策改进疏导资金流向,也许会让保障房建设难度小一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保障房补助资金不低于1526亿 推广责任终身制 2012-02-24
· 去年新开工保障房1043万套 2012-02-24
· 多部委密集发力保障房 2012-02-24
· 今年保障房建设中央补助资金不低于1526亿 2012-02-23
· 住建部:今年保障房建设 中央补助资金不低于1526亿 2012-02-2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