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手机终端市场,黑莓一直以其独特的技术、个性化的设计和强大的互联网功能占有一席之地,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以及苹果、三星、HTC进行错位竞争,一度成为全球高端商务市场的骄子,成为跨国大集团员工移动通信的标准配备。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移动物联网新功能不断拓展,黑莓独步天下的技术优势已经渐渐黯淡,近一年多来黑莓市场的急剧下滑,已经让这一以创新著称的品牌感到凉意。
黑莓遭遇寒冬
黑莓已遭遇寒冬。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莫过于在第一时间感知市场冷暖的营销人员。负责杭州地区一家黑莓手机批发零售的康庆功表达了对黑莓手机目前市场颇不景气的担心:“黑莓手机的客户目前仍以商务人士为主,价位从1000元到上万元不等,但即便如此,有时候一个月都卖不出去二三十部。总之一句话,过去的一整年都很艰难。”
不仅如此,在康庆功看来,以往黑莓的优势也变成了令人尴尬的劣势。“当初黑莓就得名于全键盘设计,便于发短信和玩游戏,但如今市场上却是触摸屏的天下。黑莓尽管也推出过几款类似的产品,但销量很差,很难赢得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目光。”
上海财经大学的研究生林同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温同学都是黑莓的忠实粉丝,他们说:“从2007年到现在,黑莓一直在走小众路线,创新和发展也不尽如人意,在过去的时间里一直没推出新产品和新软件,现在是安卓系统和iOS系统的天下,黑莓最风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在国际市场上,用“多事之秋”来形容目前的黑莓一点也不为过,继去年年底谷歌停止向黑莓手机用户提供Gmail服务后,2月7日,黑莓再次遭到全球最大的油田服务供应商哈里伯顿的弃用,这个和黑莓有着长达十年合作关系的“老朋友”以“更好地支持公司的移动应用程序项目”为由,毫无顾忌地抛弃黑莓而转向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部署能力”的苹果iOS系统。
市场反映的一系列宏观数据也让这个曾一度引领移动通信市场的“老大”打不起精神。在去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中,尽管黑莓仍然稳居第三位,但由于谷歌的安卓系统和苹果的iOS系统的瓜分,黑莓市场份额已由19.7%下降到16.6%,公司的股价也在过去一年里下滑了75%。
营销与研发是致命缺失
长久以来,黑莓手机以强大的邮件收发和安全数据传输功能称霸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这是黑莓很大的竞争资本。在全球都呼唤安全的双向寻呼时代,黑莓可谓一枝独秀,从而保证了黑莓在当时市场中的绝对霸主。但令人奇怪的是,这样的优势在中国市场上并不明显,反而拖住黑莓在中国攻城略地的步伐。
“黑莓的优势体现不出来,说明上游产品研发与企业营销策略出现了很大的漏洞。这在日新月异的IT行业中是个危险的信号。”在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电信资深分析师曾韬看来,研发和营销是企业制胜的关键,而对这两点的忽略也是造成黑莓无法翻身的病根。
在研发方面,黑莓一直忽视第三方软件的应用开发,“和黑莓兼容的软件过少,导致手机并不流行。尽管目前BlackBerry Message作为聊天软件属于黑莓的特色,但使用的数量较少,软件可利用的空间也就相应缩小了。这也是黑莓缺乏持续创新力的体现,其产品不能获得用户的持续关注和购买也就不可避免。”在曾韬看来,作为智能手机,黑莓还缺乏对青年人消费特点的把握。
现在智能手机的一个趋势就是向娱乐化、多功能化发展。忽略游戏软件等娱乐功能配套软件的开发,普通消费者在同等价位面前,自然更倾向于选择操作便捷的安卓系统。某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从屏幕大小和操作便利性来说,黑莓要比苹果和HTC明显差。”事实也证明,从去年开始,安卓系统的大规模使用已经在性能、价格与外观方面对黑莓构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黑莓在营销方面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黑莓的小众定位导致了过细的市场区分,也限制了对市场的开拓与升级。曾韬认为:“好比只在一个田地里精耕细作,对于周围更有肥力的土壤视而不见。”
黑莓失色带来的启示
同济大学陶鑫良教授说:“提到智能手机,人们往往拿来和苹果相比,而从这一点来看,黑莓需要向这位巨人学习。苹果正是在独特中建立起很好的商誉。”事实上,苹果手机是市场、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典范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尽管苹果也在很多方面饱受业界的诟病,但在营销与研发方面确是无可匹敌的,而黑莓要想在短时间内努力赶超并不容易。
“一个成功不灭的品牌就是知名度、忠诚度、美誉度和覆盖率的综合。”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所长周元祝认为,黑莓手机带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重视研发和营销这两个端点,但前提是要做好“功课”,才能在市场中谋求自身的品牌建设。
据曾韬的分析,下一步黑莓面前的“功课”还有很多:重新衡量智能手机的便利性、研发更多的兼容软件和产品、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的重要价值。
事实上,黑莓的新掌门人海因斯在上任伊始就用言语打消人们对于公司将被收购的传闻,也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强调了营销的重要性。然而,推迟于2012年9月才能发布的升级版系统却又让人们感到黑莓“尚未想明白”。
或许用“生死存亡”来形容目前的黑莓有些危言耸听,但深陷困局的真实性却表明在今天的世界上黑莓要想一家独大已经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