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报道,这两天关于银行业的口水争论不断。从“旱涝保收的暴利行业”,到“利润过高增长堪忧”。更有媒体报道称,经历了10和11年的大融资后,今年年末如没有外部融资,上市银行的资本缺口将在2500亿到3000亿元,到2013年年底资本缺口将上升至5000亿元。巨大的资金缺口是否会引发再融资潮?银行不断增长的息差利润是否会蚕食实体经济? 不久前,中央汇金公司再次提出降低工、中、建三行现金分红率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减少分红显然难以缓解银行的资金饥渴。在监管标准提高和资本消耗双重挤压下,2012年银行融资压力可想而知。据悉,交通银行、北京银行等都在拟定新融资计划,补充公司核心资本金。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目前银监会监管标准虽然没有巴塞尔协议(三)严格,但标准也着实不低,近两年来银行存款率增长迅速,因此这样的资金缺口也属正常。 李迅雷:中国银监会规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随着银行存款增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目前上市银行的资本缺口和融资需求压力确实很大,但短期内还存在两个变数。 郭田勇:觉得还有两个方面变数:一个是管理层倾向于银行少分红,把银行分红比例降低,这部分净利润就可以用作增加资本金。另一个变数就是并不会很着急地推出“中国版巴塞尔(三)”。这两条因素,会使银行对资本市场,对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会相应变小一些。 郭田勇认为,如果银行下一轮融资潮过快到来,给资本和实体市场带来的冲击还是明显和可预计的。 郭田勇: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供求矛盾,比国际成熟资本市场更突出。银行融资过大,会导致资金面不足对股市带来向下的压力;另外一方面,容易产生“挤出效应”,银行(融资)占比比较高,实体经济拿到融资量就小。这也并不符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手段单一,对息差依赖过于严重。虽然质量成色不足,但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央行收紧货币,商业银行贷款不降反增,在市场募资和投资者持有方面也更加容易得到青睐。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怪圈。李迅雷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增加直接融资比重。 李迅雷:我们现在金融体制还是以银行为核心。如果能够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企业对信贷的要求就下降,银行成长也会放缓,所以关键要发展资本市场。中国现在扩张最快的领域就是银行,要改变这个情况,放松金融管制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还是比较关键的,进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