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2-08 作者:佘宗明 来源:中国青年网
|
|
|
近日,国内大型熊胆产品企业——福建归真堂公司拟谋求上市的消息传开,许多网友表示坚决抵制。归真堂养殖黑熊有400多头,其“活熊取胆”的生产方式,被网友认为是对黑熊的无情残害,一旦上市,势必伤害到更多黑熊。(2月7日
《北京晨报》) “人对善的感觉,不如对恶的敏感”。人们拒斥“活熊取胆”,似乎印证了这说法:对暴戾行径的义愤,往往比“向雷锋学习”的抽象感召,更能催人向善。 目的正义,并非残忍做派的“漂白剂”。“活熊取胆”,也许不像虐狗摔猫那么简单,可就算是基于制作药材的初衷,它也抹不去道德原罪。更何况,这般残忍举动,打的多是商业利益的“算盘”。在悲天悯物的道义规约下,“活熊取胆”“生剐驴肉”“煮活猫”等,势必触碰到伦理禁忌的G点。 虐待动物,是人性的麻醉。鲁迅先生曾撰文指出:“鸡鸭这东西,无论如何,总不过送进厨房,做成大菜而已。然而它不能言语,不会抵抗,又何必加以无益的虐待呢?”,反对欠奉人性的倒提鸡鸭之举。善待生灵,指向着人们的道义秉持、自我节制。只有谨小慎微的自持,才能支撑人们的祛恶信仰。 在善义皈依下,每次“虐鱼”“暴殄生灵”的消息传出,总会激起舆论的反弹。云集的呵斥声,铿锵的立场显示,见证了人文情怀的汇流。这无关道德洁癖,只是价值上的清醒取舍——尊重动物权利,方能“推物及人”,崇奉人的尊严。在良性推演中,对动物的态度好坏,也影射着现实生活里的人文温度。 归真堂欲上市,遇到民意杯葛,并非偶然。“取熊胆”的禁行,此前已多次被摆上公共议程:2011年3月8日,新浪微博上有人发起“解救黑熊”行动,冀望唤出“禁取熊胆”的立法措施。明星成龙、莫文蔚等,也亲自参与到“拯救黑熊”的公益宣传中。民众对“活熊取胆”的怨愤,由来已久,并诉诸普遍的“心怀悲悯,保护生态”的人性感召。 抵制“活熊取胆”,不是“吃饱了撑着”的道德绑架。也许,动物保护的代价沉重,悖逆了医学需求、商业潜力的发掘,可它勾画出的生存秩序,不异于一道鞭策人性回归的警钟。在公共道德塌陷的语境里,人们的良知恪守,也需要温情细节的“厘米推进”。 诚然,在“经济因素决定能否上市”的规律下,公众的愤懑,未必能阻挡归真堂的商业谋划。但民意倚重的“企业道德指数”,不应游离于市场认可体系之外——若企业在道德上“负债累累”,也能活得滋润,必然带来“破窗效应”,产生负向的社会激励。 在虐待生灵面前,没人可抱着“旁观者心态”,轻易转过身去。社会的道德资本,也需要在人性萌发中积蓄。至于市场评价的标准上,则应对虐待动物之举亮起“红牌”。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