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海洋污染刻不容缓
2012-02-06   作者:刘玉善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编者按:当前,海洋环境污染已成为一道世界性难题,它不仅严重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极大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理中国乃至全球的海洋污染,我们于今日起特辟“海洋生态与全球经济”专栏,旨在全面分析和研究当前海洋污染的现状和原因,提出治理海洋污染的新方案和新对策,为有关方面解决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希望在这方面有研究和思考的专家、学者能够不吝赐稿,为全面解决海洋污染问题贡献一份智慧。本专栏在每周一的“环保”版上刊出。
  
  海洋污染不仅是中国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关系着人类生存与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问题。据报道,从2000年开始,我国海域海水受污染面积超过了14万平方公里,最严重的时候超过20万平方公里。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大中城市邻近海域以及河口、海湾等地。
  目前,全球海洋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工业废水污染、海水养殖污染、各类船只污染、海洋石油开采污染以及核辐射污染。我国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陆地排污,排入中国海域的污水和各种有毒物质80%来自陆地。海洋污染造成鱼类减少、海洋物种濒危等直接影响,还会产生厄尔尼诺、海岸侵蚀、海平升降等次生灾害,治理海洋污染已刻不容缓。
  针对工业废水对海洋造成的污染,首先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工业部门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动资源消耗小、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技术改造推行以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把清洁生产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一次工业革命,在全国推行清洁生产。我国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深圳市奥威环保清洁公司和绿盾公司就是其中的典范。绿盾公司综合利用废弃的牛奶、饮料、软体包装生产彩乐板。彩乐板的成功推出,使昔日难以降解、再利用的铝、塑复合包装变成了可与中纤板相媲美的再生板材。深圳市奥威环保清洁公司通过加工将潲水油变为昂贵的“生物柴油”。
  其次要加强工业排放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降低各种有害物的排放浓度,实现“零”排放。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其中大部分有害物质最终进入海洋,大连新港中石油储备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事故就说明这一点。
  第三,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对有安全隐患和超标排放的企业,该整改的要限期整改,该停产的就必须停产,绝不姑息。
  海水养殖对海洋的污染是由投放的饵料、药物及排泄物造成的。这就要求对养殖规模、养殖用饵料严格把关,海水养殖业要严格控制养殖用药。各类船只对海洋的污染是由船只漏油、海水冲洗船舱直接排入海中形成的,尤其是油轮泄漏会对事发海域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2002年11月19日,悬挂巴哈马国旗的“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断裂并沉入海底。船上装有7.7万吨燃料油,其中6.3万多吨燃料油最终泄漏到海中。这一事故使西班牙北部500公里海岸上的数百个海滩遭到重度污染,数万只海鸟死亡。这个教训告诉我们,船只使用者一定要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摒弃乱排乱放的恶习;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船只使用者的安全教育,减少各类海上事故的发生,避免漏油事故的频繁出现。
  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人为过程中和自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海洋石油污染的最大危害是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使鱼卵死亡、幼鱼畸形,还会使鱼虾类产生石油臭味,而成年鱼类、贝类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体内蓄积了某些有害物质,当进入市场被人食用后则危害人类健康。防止海洋石油开发形成的污染要从加大技术革新和提高海洋石油开发工作者的环保意识抓起。
  核辐射对海洋的污染是指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达到一定浓度,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并最终对人类产生影响。福岛核泄漏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排入海洋。它对各国发展核电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建设前要做好科学评价,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一切泄露的可能。
  对于海洋污染的防范,最重要的是改变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惜牺牲环境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改变地方政府的发展观与政绩观关键在于要改革考核政绩的传统模式,将环境保护列入考核内容,加大民众深度参与环保公共事务的力度,才能让公众拥有话语权和监督权。
  海洋污染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支持,才能收到成效。海洋污染只有预防没有治理是坚决不行的。这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海洋环境检测技术和海洋污染治理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西太平洋石化有限公司)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谁污染谁买单”,治污才能有效 2012-02-03
· 镉污染事件要道歉,更要追责 2012-02-03
· 污染频发 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独腿难支” 2012-02-03
· 污染频发 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独腿难支” 2012-02-03
· 世界有色金属“明珠”的污染之痛 2012-02-0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