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招工年年“荒”,受国内外经济新形势、省域产业步入新格局、务工群体产生新诉求等多重影响,持续多年的“用工荒”今年在浙江“如期而至”。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日益扩大,因诉求增多而导致的“用工荒”日渐明显。
老板上班了,工厂仍停产
连日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浙江海宁、余杭、义乌、绍兴等地走访发现,尽管离春节假期已经过去了好几天,这些地区的企业返工率还不及三分之一。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熊初珍介绍说,据她所知,大部分企业是老板早就上班了,但工厂还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浙江省海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钱海屏说,虽然正月十五以后还有一批员工会返回,但今年的用工情况相较往年将更为紧张是肯定的。绍兴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王新宝说,绍兴目前缺工在15万人左右,尤其缺的是技术工人。
为了应对“用工荒”,不少中小企业早早就守在火车站和劳动力市场,可是收效甚微。义乌匆忙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今年要扩大规模,招工总计大约700人,但该公司负责招聘的王文兵说,感觉人不好招,到现在连十分之一都没招满。
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为了留住老员工,早在春节前就做足了“功课”。浙江贤盛轻纺有限公司就发布各种“按时返工奖励”和“留守员工过节安排”的大红色通告贴在食堂、宿舍楼前的醒目位置。
劳资双方互相“瞧不上”
不过,记者在浙江多地的劳动力市场了解到,尽管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用工紧张、招工难,但还是有一些务工者因找不到工作而发愁。
“‘用工荒’荒的不是人,是企业和员工互相瞧不上,这个特点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表现尤其明显。”钱海屏说,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越来越大,与他们的父辈相比,除了薪酬待遇外,对于工作环境、住宿条件、企业文化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而企业则是希望招收熟练工,能够在短期内就产出效益,并吃苦耐劳,但这些特征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表现并不明显。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主表示,除去中西部产业迅速崛起农民工回流,三产服务业吸纳能力增强导致二产制造业从业人员减少等原因,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日益增多,是用工紧张、用工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义乌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吴祖军说,“80后”、“90后”年轻人的心态较为浮躁,刚开始核心技术学不到,最基础的苦活累活又不愿意干,加上公司规章制度严格点,就嫌“不自由”,一年换四五份工作的人都有。
企业和员工都须转型
一些受访者建议,政府应坚定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人文关怀,员工也应该在经济格局的调整中,增强知识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民工荒’最重要不是数量之荒,是质量之荒”,王新宝说,绍兴近年来随着实体经济呈现良性扩张,制造业企业纷纷扩大投资规模、增加产能,实际上用工人数还是相应紧缺。但资质越好的企业,用工情况也越好。因此需要坚定信心投实业,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
绍兴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朱永潮说,随着国家提倡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大量二产制造业员工流向三产服务业。我们有必要提前预警,注意引导劳动力的合理分流,避免一大批新生代农民工因为“高不成、低不就”而大规模待业。
“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畅通上升渠道,给予人文关怀。对于员工来说,也应该戒骄戒躁,勤加学习,和企业共同成长。”熊初珍说。
业内人士还指出,在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尚待“转暖”的当下,切实减免企业负担,仍然是缓解用工矛盾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