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中德关系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2012-02-03   作者:记者 徐培英 梁倩/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2月2日上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并就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政策尤其是中德关系发表了演讲。
  默克尔说,中德关系是一个战略伙伴关系,这次对中国访问,就是继续这种战略伙伴关系。今年在德国柏林进行了中国文化年的启动。中德两国间每年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进行对话,也正是这种对话让彼此更加信任,这也是两国伙伴关系的基础。
  她强调,中德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德国需要与中国形成一个长久的关系,双方在经济上要加强合作,比如在能源及原材料使用上提高效率。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德国进行投资。默克尔说,去年温总理访德是中德项目间进行的第一次政府间磋商,通过这个磋商,使中德关系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水平。中德双方有很多部长都参加了政府间磋商,取得了很大进展,双方也将在很多具体问题上进行合作。下一次类似的政府间磋商将在中国举办,双方将在很多领域进行推进。例如,对电动汽车国际标准的共同制定进行协商。另外,已就出口信贷进行磋商,这对于中德两个出口大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默克尔说,对中国而言,德国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对于德国而言,中国将成为德国除欧盟外的最大出口市场。中德的贸易额在去年达到1400亿欧元,创下历年新高。
  对于德国有人认为2012年中国将是德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的预测,默克尔说,“我本人很高兴这个预测能成为现实”,德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德国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也建立在出口上,中国是一个大国,具有非常强的国力。中德除了在大的市场上进行合作外,在一些具体领域也是可以合作的。“我认为中德关系在未来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她说。
  默克尔说,中国的地域广阔,地域间的差异是中国政府面临的问题,德国愿意从这些方面进行合作。例如,在教育,科研,能源,环境政策等方面进行多面合作。
  默克尔说,在经济危机发生后,相应的国家采取了一些振兴经济的措施,这些措施使这些国家不得不进行新的债务累积。她认为,欧元区内国家面临的不是欧元的危机,而是主权债务的危机,也是竞争力的危机。即使拥有货币联盟,还是不够,这个货币联盟并没有在政治领域有更好的体现。欧元区国家在过去两年中做了很多工作,已经有了非常严格的财政纪律。最近还签署了财政契约,这个契约规定,任何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稳定的预算政策,同时要使之具有更好的竞争力。
  对于欧洲会不会有一个统一的财政部,默克尔说,我们有一个统一的欧洲央行,它会对货币政策负责。和美国央行不太一样,欧洲央行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关注货币币值的稳定。这是引入欧元的国家在进行协议议定时的一个共同承诺。不能说为了经济增长就去投更多的钱,这样将来总要有人来偿付这些钱。虽然有统一的央行,但各个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是各自为政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财政预算。曾有人质疑:你们有稳定公约写道,新的举债不能超过3%,总的举债不能超过60%,谁要是不遵守,将在欧洲法院面临起诉。但各国首脑认为应去遵守,而法院不应过多干涉。现在我们的财政契约中,每个成员国应该在宪法层面引入减债的一些规则。如果做不到,欧洲法院则可以予以指责。
  默克尔认为,过去对市场没有进行良好的监管是经济问题的重要原因,所以德国将继续努力使所有金融市场、任何经济行为都能在有效监管之下,包括银行应有更好的资本充足率。还要对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督、对地下银行在国际层面上进行监督,这也将成为今后两年中德两国间、央行间、机构间的合作内容。
  默克尔说,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这种作用还会越来越重要。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强大,所以在全球范围内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G20框架里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在国际金融体系里投入越多,获得的机遇也就越多,在这方面中德都将有非常重要的合作。
  此外,默克尔谈到了欧洲的失业问题,她说,失业是经济危机中各个国家的核心话题,欧盟某些国家年轻人的失业率达到20%,甚至一些国家达到了40%。所以,提高就业率是欧盟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德达成超过150亿美元商业合同 2011-06-29
· 中德证券股东方出现裂痕 投行部总经理费翔离职
2011-06-12
· 逾200本中德“最美书籍”在港展出 2010-10-21
· 中德签署十项合作协议 2010-07-16
· 中德证券监管机构加强信息共享 2010-07-1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