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幸福很简单,别老想自己没啥,要多想想自己有啥!”龙年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一句朴实的台词提醒人们幸福并非遥不可及,憧憬未来幸福生活时,更应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对于陈哥而言,幸福稍显抽象,却又随身相伴。
陈哥是石家庄的一位普通市民,在一家房地产企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30来岁,事业处于上升期,夫妻恩爱,儿子正上小学三年级,而父母在郊县老家养老。在外人看来,陈哥事业有成,家庭和睦,但工作的压力和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只有陈哥自己能够体会。平时忙于工作的他很少会去想幸福这个问题。
2011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294个城市进行了幸福感调查后,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居民幸福感排名第一。这让一部分“庄里人”欢呼雀跃时,也遭到了“被幸福”的质疑。而之前人们对石家庄的印象是脏、乱、差,似乎与幸福无关。
当记者询问在石家庄生活得是否幸福,怎么看幸福排名第一这个结果时,陈哥笑了笑,“这个有争议,咱没在别的城市待过,不敢说这儿的幸福感最强,石家庄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幸福这个词儿忒抽象,不过这几年日子越来越好,交通、环境、治安都比以前强出很多。”
确实,对平时看惯了图纸和数据的陈哥来说,相比讲幸福的定义和内心体验,聊聊衣食住行的具体保障和改善更适合他。
“从咱们的吃穿开始说吧,”陈哥打开了话匣子,“在石家庄,早上吃两根油条喝碗豆浆才两块多钱,下馆子花两三百够兄弟几个大吃一顿了。而衣服等日常用品在新华集贸服装批发市场、南三条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都能买到,价格也便宜。”在细数吃穿用的便利时,陈哥话锋一转,“东西是便宜,当然咱们收入和其他城市相比就挂不住了。”
生活质量的提高需开源节流,如果说吃穿用费用低可以节流,提高工资水平则是开源之策。据了解,《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十二五”末石家庄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09年的2.9万元增至6.1万元,最低月工资标准由现在的900元增至1900元。如果这一目标顺利实现,石家庄百姓的财富开源无疑将会进一步提升现有生活水平。
说到住房,对于楼房的技术规格和造价成本熟悉不过的陈哥言语中也透露着不满,他告诉记者,2002年他在石家庄开发区某小区买下一套两室一厅房子,那时每平方米的房价都不到2000元。现在虽不为住房发愁,将来儿子买房估计就难了。当记者询问陈哥对保障房的看法,陈哥高声赞成,“政府多给老百姓造房子是好事,但得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真正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有房住。”
“如果不修这些高架桥,这会儿估计比在北京都堵。”由于父母在郊县老家,公司一些项目也在外地,陈哥经常开车外出,以往遇到堵车是常事。记者了解到,由于石家庄道路街巷狭窄,不乏丁字路、“断头路”,一到上下班高峰,堵车成为家常便饭。“石家庄三年大变样,修了不少高架桥,从槐安路你可以很畅快从东开到西,还有公交车专用道确实也提供了不少方便。”陈哥在聊到石家庄近几年交通状况有所改善时显得有些兴奋。
解决了衣食住行问题,教育和医疗显然也不容忽视,对于陈哥而言压力并不太大。陈哥告诉记者,儿子上小学接受义务教育,费用比上幼儿园都要低,而公司为自己上了医保,看病就医都有保障。
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时,安全需求重要性就会凸显出来。对于治安环境,陈哥调侃道:“石家庄的街道上到处是巡警,有啥好怕的。”记者了解到,石家庄治安环境好转背后是社会治安巡控机制的建立,110巡警入驻基层派出所,警力摆到了街面上。
用陈哥的话说,要幸福得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而石家庄人质朴、知足常乐的性格特点或许也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当陈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一个石家庄人的快乐和忧愁时,记者也能感受到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关于未来,陈哥说:“愿父母能够健康平安,儿子能够快乐成长,咱不求太多的财富,只求一家人能幸福和睦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