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西藏自治区面对国内外经济不确定因素及“9·18”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实现两位数增长,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投资消费双拉动 特色产业助“造血”
“一年来,我们加强宏观调控,着力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预计达到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速连续三年保持12%以上。”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在2011年12月26日召开的西藏经济工作会上透露。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雪域高原处处捷报频传。青藏联网工程建成投入运行,结束了西藏电力孤网独立运行的历史;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建成,结束了西藏无高速公路的历史;拉萨至狮泉河油路建成,使拥有世界著名“神山”冈仁波齐的阿里地区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在南亚陆路贸易重要通道拉萨至日喀则之间,拉日铁路正在加快建设,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自治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成为制约其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瓶颈。对此,中央每年加大对西藏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政府投资已成为支撑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二五’西藏将实施226个重大项目建设,规划项目方案总投资达3305亿元。其中,‘十二五’计划完成投资1931亿元,投资规模是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中央投资的1.2倍,这么大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金世洵说,2011年226个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在建项目113个,累计落实国家投资281亿元,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有力地支撑了西藏跨越式发展。
纵观今年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态势,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一齐发力。其中,投资、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更为明显。此外,特色优势产业正成为增强西藏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引擎,对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日益显现。
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11月,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达到518.72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政府投资完成398.06亿元,同比增长24.1%;民间投资完成118.97亿元,同比增长6.6%。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6.7%和22.9%。
白玛赤林说,在投资的有力保障下,2011年西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增通车里程达4766公里。新藏公路、川藏公路改扩建工程、墨脱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拉萨至樟木口岸油路建成投入使用,拉萨至北京往返直航开通。
今年元旦前夕,西藏农牧区节日市场日益红火。拉萨市堆龙德庆县羊达村藏族农民琼达在村上的超市买了一台彩电,他个人仅掏了几百元,而政府为他补贴了近千元。
西藏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不断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和商品流通网络建设,今年新建和改造“万村千乡”农家店2000多家。政府对新建农家店的补助标准由8000元提高到1万元,农牧民享受财政补贴最高限额也提高到1500元。
如今,西藏城乡消费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喜人态势。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介绍,2011年1月至11月,西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2.31亿元,同比增长18.4%。与居民生活质量相关度较高的商品销售额大幅度增长。其中,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1.6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37.2%,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83.9%,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同比增长1.4倍。“过去大家是看谁戴的金项链好看,现在是看谁买的手机更智能。”拉萨市民央金说。
西藏一直将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旅游业、藏医药、民族手工业、特色农牧业、绿色食(饮)品、优势矿产业等特色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矿业、旅游、藏药、建工、建材五大集团健康发展,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西藏重要的“造血”产业。
眼前是茫茫的原始森林区,远眺是圣洁的南迦巴瓦峰,平措大叔的家庭旅馆就在著名的旅游胜地——林芝地区鲁朗林海景区边上的鲁朗镇扎西岗村,去年他家的旅游收入超过10万元。
西藏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成为新的经济发展亮点,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吃上了“旅游饭”,2011年西藏共有1.3万户、5.3万名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户均增收2.4万元。
在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山、雪域、阳光、藏文化”的西藏,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的龙头产业,旅游业保持了快速发展。2011年西藏旅游接待人数突破800万人次,1月至11月,西藏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840.4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7.7%。其中,国内旅游者达817.97万人次,同比增长28.1%;实现旅游总收入92.77亿元,同比增长39.4%。
特色产业方兴未艾,资本市场蓬勃发展。2011年6月30日,西藏冰川矿泉水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至此,西藏上市公司达到10家,资本市场的功能优势及其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据西藏证监局介绍,在西藏的10家上市公司中,不仅拥有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也有亮相于中小板及香港联交所的企业。这10家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食(饮)品制造、旅游、制药、矿产开采和冶炼、建筑建材、藏医药等行业,7家为民营控股上市公司、3家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南亚陆路贸易通道建设取得进展 民营经济迎来新春天
西藏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金融领域取得新突破,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建设取得新进展,对外贸易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金融领域取得新突破。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西藏分行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西藏分行获准设立,西藏银行成功组建并结束了西藏无地方商业银行的历史,这让金融发挥经济“造血”功能具有了更加现实的意义。
西藏自治区与印度、尼泊尔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西藏正成为我国与南亚国家之间的通商要道。青藏铁路通车后,西藏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目前,随着青藏铁路的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开工建设,西藏积极打造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的进程又向前迈出了稳健的一步。
白玛赤林说,2011年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建设继续深化,吉隆跨境经济合作区前期论证工作启动,热索桥项目跨界协议已上报国务院,樟木、吉隆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将突破10亿美元,同比增长31.6%。
去年11月1日,拉萨海螺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尚富文没花一分钱就成功注册了自己的企业,这是西藏首位享受“零注册成本”的受益者。同他一样的成千上万的西藏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亦将享受到当地的“零注册成本”优惠政策,当地政府会为行政注册费“埋单”。
去年西藏自治区出台优化发展软环境、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曙光,全年民营经济预计上缴税收达72.2亿元,同比增长1倍。
“西藏非公有制经济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阿沛·晋源感慨地说,西藏工商联与西藏证监局已经签署了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合作备忘录,决定开展有关促进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合作。
达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西藏一家以农牧特色产业为主导、集建筑和贸易等行业一体化的企业集团,总资产达到4.1亿元。该公司董事长达娃顿珠兴奋地说:“如此‘给力’非公有制经济,我们民企必能大展宏图,踏上新征程。”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藏投资环境日益改善,一批大型企业将投资目光从我国的东中部版图转向“世界屋脊”西藏。中国黄金集团、四川宏达集团、酒泉钢材集团、浙江海亮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等已经开始在西藏投资项目。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金世洵介绍,截至2011年11月底,西藏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51个,协议资金369.8亿元,到位资金78.1亿元。
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 贫困人口日益消减
西藏不断加大农牧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把“三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重点对象,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1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达93.2万吨,而且已经连续13年保持9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贫困人口大幅消减,去年西藏人均纯收入低于1700元的低收入人口,有望从前年底的50.2万人下降至39万人。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西藏经济工作会上获悉,2011年西藏实施扶贫开发项目975个,开展了80个乡镇的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溜索改桥工程基本完成;实施了普惠性边境居民补助政策,对边境一、二线乡镇所有16周岁以上的边民(在校生除外)给予补助。
“扶贫开发保障了西藏农牧民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改善了偏远落后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牧区的和谐稳定。”西藏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次旺多布杰说,“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政府每年将投入3亿多元资金,帮助50.2万人、12.2万户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
2011年西藏大力实施水、电、路、气、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等“八到农家”工程,解决了20万名农牧民、2.3万名农牧区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又有8.9万人用上了电,乡镇、行政村通公路率分别提高到99.7%和86.4%,农牧区通信移动网覆盖率达到65%,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1.6%和92.8%,乡镇通邮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完成了1000个行政村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
目前,随着气温不断下降,藏北草原进入了寒冷冬季,而纳木错乡中心小学的藏族学生们并不觉得太冷,因为太阳能教室和宿舍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热能。在新农村建设中,西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区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农村薪柴替代工程,在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因地制宜地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2011年,西藏建成农村户用沼气3.5万座。
自2006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实施了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贫搬迁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从安居到乐业再到可持续发展,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的内涵日益丰富。
白玛赤林说,2011年西藏投入资金10.14亿元,继续加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6.39万户、34万名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2012年西藏将安排9.29亿元,完成5.96万户农牧民的安居工程建设任务。
构筑生态屏障 永葆碧水蓝天
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西藏大力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并在全国率先启动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有力地保护了西藏的碧水蓝天。
近年来,中央加大对西藏生态环保的投入力度,国务院批准实施了计划总投资达155亿元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截至2011年7月底,《规划》中的10大工程项目共到位投资29.3亿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藏北那曲地区安多等地的草场盖度、高度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一些草地比原来长高近6厘米。”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张永泽介绍,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项目将实施三大类10项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于2030年基本建成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和敏感。这里星罗棋布地分布着由冰川形成的天然湖泊和江河,一些江河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江河源头。因此,西藏被冠以“亚洲水塔”和“世界气候调节器”的美称,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使西藏成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张永泽认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项目的实施表明,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已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中国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
“我们牧民祖祖辈辈靠草原和牧业为生,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感谢政府鼓励我们保护草原。”49岁的那曲地区聂荣县尼玛乡三村牧民查热激动地说。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指按照每年每亩6元的标准,对禁牧牧民给予禁牧补助;按照每年每亩1.5元的测算标准,对未超载的牧民给予草畜平衡奖励;按照每年每亩10元的标准,给予牧草良种补贴;按照每年每户500元的标准,对牧民生产用柴油、饲草料等生产资料给予补贴。
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朱春生说,此项政策将惠及西藏20多万农牧户,人均年收入将增收2000多元。专家认为,此项奖励机制的实施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牧民收入增加,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
西藏现有天然草地12.3亿亩,占全区总面积的68%,是全国天然草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西藏同时也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地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超载过牧、投入不足等影响,西藏草原生态正面临着退化和生产力下降的严峻考验。
为解决西藏的草畜矛盾与生态压力问题,彻底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屏障,西藏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2011年国家投入20.36亿元巨资在西藏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记者近日在阿里地区改则县采访途中看到,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成群的黄羊、藏野驴在公路两侧的草地上自由嬉戏,这里俨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西藏正在“世界屋脊”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安全屏,永葆雪域高原的碧水蓝天。截至目前,西藏已建立了占国土面积34.47%的自然保护区47个、生态功能保护区21个、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地质公园4个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