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日闭幕。从会议内容来看,在中国金融业处于内外风险交织的当下,防范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成为金融业的重中之重。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不是年度常规会议,自1997年开始隔5年举行一次,其关注点也不在货币政策,而是金融业的发展和改革。此前的3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均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风向标,对中国国有银行的上市以及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等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比之前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略显“务虚”。比如,虽然此前热议的话题如服务实体经济、规范民间资本、地方债务风险等受到重视,但被业界寄予厚望的利率市场化“破冰”,成立“金融国资委”等问题,却并未给出答案。虽然以往“深化改革”与“防范风险”两大主题仍在延续,但相比改革,无疑风险意识和危机防范更受关注。从逻辑关系看,应是“在风险防范”的前提下“深入市场化改革”。会议强调,要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这指的是目标和方向,诸多深化改革的举措还只能存在人们的期待中,离落实更远。
当然这和当下的形势有关。欧债危机不知何时见底,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全球经济有继续下行危险,下到什么程度,难以预料,国内的金融风险也只是初露峥嵘,这都给中国的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既需要防范欧债危机产生的外部风险,也要防范地方融资平台、民间借贷、房地产等内部风险。所以,当务之急就不是急切地推进市场化,而是如何更好地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金融工作同样不能例外。
也和改革的难度有关。过去的改革主要是围绕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来进行的,其重点又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这些改革告一段落后,下一步金融改革和发展重在向中国经济和市场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这就要转向利率汇率机制等价格信号和金融市场的改革,包括消除金融市场化的障碍,推动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对内开放等。这些改革复杂性在于,它不单是金融部门的事,而是涉及诸多部门和领域甚至超越国境的问题。既会遭到现行体系下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也有可能引发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利益争夺,还要面对国家间的算计和考量。所以,虽然改革目标和方向不变,但每往前迈一步都不容易。具体实施,要见机行事,要顺势而为,要善于妥协协商,也要敢于攻坚破难。也因此,这些改革只能是作为金融业长期改革目标逐步推进。
会议强调金融的核心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它既与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相辅相成,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导致产业空心化,危害无穷,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发出的重要警示,也是我国经济自身发展要解决的问题。而要提高金融业服务效率,除了寄望金融业真正把握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外,还要强调的是,必须有严格的制度确保信贷新增量真正投入实体经济,有扎实的金融措施和手段为农村、为小微企业服务,而通过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打破金融垄断,激发各类金融市场主体的活力,切实建立符合经济所需的货币发行体制和市场金融体制,更是题中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