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北京的西南大门,山地与丘陵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近年来,这里不仅成为京郊著名的“建材之乡”和“旅游胜地”,而且许多国内外体育赛事都在这里举行,如国际山地自行车挑战赛、国际万人长走大赛等。更引人注目的是,房山区体育建设成果突出:房山区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一举夺得民兵军事三项五公里武装越野第一名。在北京市十三届运动会中,还取得金牌51块、银牌48块、铜牌42块。打破市纪录4项次,获得总成绩二等奖。在2011年北京市青少年锦标赛上,房山区有259人参加比赛,获得35个第一名。
毋庸置疑,体育建设工作对提高居民素质、传播优秀文化、提升地区形象、建设北京国际体育国际中心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地处京郊且地势复杂的房山区,是如何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迎难而上跨越发展的呢?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他们又有怎样新的前进姿态呢?
全民健身 体育为民
近年来房山区抓住首都加快城南地区发展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和房山区实施“三化两区”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编制了《房山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及《房山区‘十二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突出的特点是“转观念,建组织,建场地,送器材,搞活动,办比赛”,使全民健身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热浪。目前各专业组织,乒乓球、网球、户外运动等体育协会已发展到23个,乡镇级体育分会有近100个,在京郊区县中保持领先。同时,引进和选拔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的裁判、教练和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602名,有效地提高了区竞技体育队伍水平。在“体育三下乡”活动中,学校、社区、农村、职工
体 育 均 取 得 显 著 进 步 ,全 区 体 育 人 口 达
到45.5%。为适应体育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二级站)和13个三级站组成的分片服务、布局合理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每年测试群众2000人次以上。
借机发力 构建特色
房山区境内有大安山、百花山等太行山分支。一方面,复杂的地势给交通和信息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另一方面,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秀丽的风景,又给户外体育运动带来独到的优势。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里程年。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脚步中,加快发展户外体育运动产业而进行的经济转型,更为房山区发展体育事业带来了“这边独好”的风景。
按照有特色、上水平、创品牌、争一流的目标,房山区体育局除了开展两年一届的全民运动会、全民健身体育节和全民建设宣传周外,还积极举办了“房山杯”北京名人乒乓球邀请赛、“力欧杯城市9球巡回赛北京房山总决赛”等大型活动。如中国房山长阳业余高尔夫球冠军赛、北京青龙湖国际红酒城自行车邀请赛、北京市第二届登山大会暨十渡登山活动、北京市“百草畔杯”大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中国贺龙“房山杯”篮球赛等。这样一些有重要影响的赛事,不仅把房山推向了全国、国际,而且把国内、国际高端体育要素带到了房山,使房山区的体育事业融入国际化的氛围中。
产业推进 蓄势发展
体育设施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近年来,房山区采取区、乡镇、村三级投入的方式,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乡镇、村级健身场所,并兴建起以良乡体育中心为代表的一批体育场馆和场所。在与经济发展结合的方针中,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体育旅游、体育娱乐、体育健身和体育表演为主体,全民健身、体育商品销售等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新格局。
现全区已建有区级体育设施3处,学校体育设施243处,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89处。配建全民健身工程909套,全区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1.33平方米,实现了村、社区全民健身工程(设施)全面覆盖。以十渡、长沟等城镇为核心的南线,已初步形成了蹦极、登山、攀岩、漂流、定向越野、滑雪、滑草、牧马、自行车等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带。北线的百草畔、百花山、圣莲山、石花洞等地,形成了山地景观欣赏、郊野体育产业带。据统计,149个农业观光园中有体育体验的园区达49个。其中垂钓园30个,登山12个,水上游乐7个。体育经营单位达到了66家,涉及高尔夫、台球、网球等项目。
建设体育强区,是房山区在“十二五”时期跃居首都发展前列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首都建设正在朝着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而实施“城南行动”。房山区实施“三化两区”新战略,围绕“两轴、三带、五园区”发展新格局,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欣喜地看到,房山区体育建设的健康发展,为完成“十二五”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必将在“构建新特色、打造新格局、建设大体育”的大手笔中,实现新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