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格尔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水荒”已成为这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格尔木水利、农林等多部门联动,打响了一场在戈壁荒漠里寻找可持续发展用水之道的战役。 格尔木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振炜介绍,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格尔木布局的盐湖化工、有色金属采掘加工、石油化工等循环产业链条,都是耗水产业。“将来这些产业链铺开后,需水量肯定会在现有基础上成倍增长。”朱振炜说,可靠的水源将是支撑循环经济区发展的关键。 首先是合理用水。格尔木全面推进初始水权制度建设试点工作,为盆地水资源开发设置“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并迅速编制水权分配方案,完成格尔木河、巴音河初始水权分配方案。 在有效利用现有水源的同时,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促进降水量的增加。从2000年以来,格尔木林业部门在柴达木盆地实施退耕还林22.7万亩,人工造林152万亩,封沙、封山育林168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也已扩大到865.66万亩。 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降水增多,格尔木市水文局最新监测显示,从2009年1月至今,柴达木盆地南缘地下水水位上升了3.07米,初步测算到2009年底这一带地下水增加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缺乏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