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民调机构皮尤公司近日公布一项数据让美国人有些不安:如今的美国,18岁以上适龄人群的结婚率降至历史最低,为51%,5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年轻人中,结婚率更低,18岁到24岁的人中只有9%结婚,1960年这一比例为45%。这项调查结果一经公布,很多保守人士跳出来指责年轻人不负责任,抱怨社会道德水平滑落,担心婚姻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下降。
但为什么不结婚?追问原因,得到的回答却更多是无奈——不是不想结,而是不能结。
不结婚,更确切地说是推迟结婚,很多是因为教育、工作和经济不独立等问题,但无论哪个原因,似乎都跟当下的经济状况有关。经济不景气,找不到工作,学业要延长,学生贷款不断累积,经济负担太重……没有能力和精力组建家庭。
“婚姻不再只是爱情和‘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是一个经济共同体”,弗吉尼亚大学的婚姻研究专家维尔考克斯说。
其实,以前对美国人有很多固定认识,如他们浪漫随意,像《老友记》里的每个人,在选择婚姻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爱情,而不是对方经济状况。美国人在婚姻问题上似乎不注重现实,而是爱情,因为“love is their religion”(爱是他们的宗教)。
但如今,美国经济仍然在艰难复苏,2012年仍面临再度衰退的风险,失业率也依然徘徊在9%附近。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大学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在2011年汹涌的“占领华尔街”抗议运动中,笔者曾采访到一个纽约大学的学生,他正在攻读硕士,背负8万美元债务,而能找到的工作月薪仅有两千多一点,还债之路漫漫无期。
而这样的人群随处可见。他们在“占领”运动的队伍中,要么是大学在读,背负巨额学生贷款;要么是已经毕业,找不到工作,负资产;要么是失业,再找不到合适的去处。负债累累,前途渺茫,完全没有稳定感可言。
他们都是适婚人群。现实,如此现实。一贯大大咧咧的美国人似乎意识到,不能再那么乐天,相比较其他方面,婚姻作为“经济共同体”的作用加强。要想结婚,必须要在经济上有安全感。
“现在,人们要找的伴侣不仅能给精神支持,还要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维尔考克斯说,婚姻期望值提高了,结婚率自然就会降低。
如果你真的问一个美国人:“今年,你今年结婚了吗?”我相信无论两人多么相熟,在当下的情况下,可能都不是一个很好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