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满目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众多来自贵州的能工巧匠现场的绝活展示——由贵州省商务厅、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主办的 “多彩贵州
贵州民族民间手工艺品走进北京”活动,日前在北京的创意产业园区798“圣之空间”举行。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活动精选了众多贵州代表性的民族民间工艺精品与媒体和观众见面,其中大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场名符其实的“多彩贵州”的精神大餐和艺术盛宴。
在贵州银饰篇中,主办者精选了“银帽冠—苗岭之王”等凝聚苗族文化灵魂、历史足音清晰的手工艺品,还挑选了有“中国刺绣活化石之称的水族马尾绣”,以及被称为“刺绣中的工笔画——贵州破线绣”。据了解,破线绣是一种绽放在原生态中的天然美丽。将一根丝钱破开,恢复到蚕丝原始的状态,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经千针万线精巧绣制,传承了一个民族古老的文化,已成为苗族少女出嫁的必备之物。除此之外,还有神奇的“贵州蜡染”,再现先秦文明的“尚古木偶”,贵气自来的“紫袍玉带石”,全国五大漆器之一的“贵州大方漆器”等。
活动中,精心设计和制作这些作品的众多“土得掉渣的”能工巧匠还到现场与人们交流,并制作了“美得绝伦”的绝活。
擅长苗族刺绣的“施洞绣娘”刘正芬,从小就刻苦学习刺绣工艺,精通清水江地区苗族最出名的破丝绣,她能将一条丝线破成四至六股更细的线,比头发丝还细。
带着小木偶走世界的贵州工艺美术大师严小妮,这位贵州省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一名退休工艺美术设计师,专门从事民族小木偶开发研究,她的小木偶采用土布和麻等原料制作,取材于少数民族妇女用背扇背小孩、用耙子做农活等传统生活、生产之中的瞬间美,形象生动。
“贵州名匠第一人”的韦桃花,能用马尾、棉线、土布这些简单的原料绣出浮雕一样的纹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马尾绣,是水族地区现存的一种原始艺术,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活动不仅是华夏悠久灿烂文化的精彩展示,更是贵州省践行文化强国战略布署的一次有力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