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获悉,为推动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安徽省在“十二五”期间着力打造“绿色加道地”安徽中药材品牌。到2015年,全省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面积达到50万亩。
安徽省提出,经过3至5年努力,全省形成以亳白芍、凤丹皮、菊花、茯苓、霍山石斛、宣木瓜、宁前胡、天麻、桔梗、板蓝根等10大皖产道地中药材为龙头、60余种“绿色加道地”中药材为主体、200多种常年采收的野生中药材为延伸、3000多种中药材资源为储备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皖产中药材品牌体系。
安徽省将加快制定道地中药材质量标准。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道地药材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制订传统加工工艺和独特加工技术操作标准,研究和推广产地趁鲜集中加工和专业化加工。
全省还将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或有机产品认证,通过认证的品种数量争取翻番。全省争取再有5个道地中药材品种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个品种申请注册商标。
安徽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对珍稀濒危的药用动植物采取定点保护和仿野生抚育保护。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如霍山石斛、红豆杉、白及、重楼、竹节参、百蕊草等品种仿野生抚育面积或产量争取提高两倍;野生濒危名贵药用动物如金钱白花蛇、蕲蛇、穿山甲、灵猫等品种获得有效保护,生存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