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稿-如何让中等收入者多起来?
2011-12-16   作者:  来源:央视网
 

    解说: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重点落在哪里?郑新立、霍德明为您深入解析。《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王小丫):大家好!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今天我们继续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一次会议提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它的意义何在呢?怎样才能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呢?还应该推进哪些配套的改革措施呢?今天我们将就此展开评论。

    两位评论员一位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先生欢迎您;另外一位是我们财经频道的评论员霍德明先生;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新闻报道。

    解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天闭幕,会议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其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成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大亮点,格外引人关注。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一般来讲属于中等收入阶层应该是自己有一定的不动产,比如说有自己的一个产权房,小康或者是稍微高于小康的生活状态。

    解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是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出来了,当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目前我国人均GDP已陆续突破1000美元和4000美元,人们的消费需求升级明显加快,生活的要求出现多样化,而中等收入者群体对住房、汽车、电脑、教育、文化、旅游等的消费需求将会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经济参考报》发表时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既是饯行“十二五”时期向扩大内需转变的重要举措,也表明中国正力图跨越中等收入陷井,改变财富分配失衡,推动中国经济从国富向民富转型的新起点。

    如何提高中收入者比重,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也极要求居民收入的每年工资增长不低于8%。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新年认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应以初次分配为主二次分配为辅。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即补低,而且补低的手段主要是通过二次分配,实际上甘蓝型分配结构中中等收入者是社会人群的主体,其收入的提高是不可能通过再分配来实现的,必须在推动初次分配领域的改革上做文章。

    主持人:大家都很兴奋就在这个昨天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要提高中收入者的一个比重,现在我想请教两位一个概念,就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中等收入具体的说就是多少钱到多少钱,这个收入阶层叫做中收入者?

    郑新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标准,家庭年收入6万元到20万元算中等收入家庭。

    霍德明:我想在学术界上面对于中收入者,还有刚刚郑老师讲的中等收入家庭,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一般的学术界它对于中收入者是没有严格的定义的,但是譬如说我们时常有个概念,中国的总GDP40个万亿嘛,咱们13亿人除一下的话,一个人收入大概3万元,那如果说一个家庭包含两个人的话,中等收入家庭就像郑老师刚刚讲的6万块钱,那另外还有一个概念上的,在美国呀全国有90%的人,他都自认为他自己是中等收入的,当然这个可能就是一个,这不见得是收入面的概念,它可能是支出面,或者生活享受上面。

    主持人:那现在呢我们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这一部分人群的比重,就是要更多的人成为中等收入者,那从这一点上两位评论员给我们解读一下这个背后释放的信息都有哪些含义?

    郑新立:提高中等收入的比重,这是我们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目标,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提高中等收入这个比重那么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么我们多数的家庭能够达到中等收入的水平,那么我们全面小康的目标就实现了。

    另外从另外一个意义上看呢根据国际经验,那么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当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时候呢,这个社会就稳定了,因为一个家庭呢,大家都有比较满意的工作,有合适的收入,有自己的住房,那么他通过自己的工薪收入呢,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所以整个社会就稳定了。

    霍德明:我想刚刚郑老师讲的中等收入者,他最主要的还是用他的生活支出,这方面来考虑的话,才是我们要提高中等收入比重根本的意义,那使得每个老百姓都能够感觉到是非常舒服,能够真正的享受到经济发展实际的这么一个好处。

    主持人: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在西方很多国家也有他们自己一套的做法,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国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解说:世界银行2006年12月发布的年度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对中等收入者有着这样的定义,年收入介于4000到1.7万美元之间,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买房买车,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人群。

    瑞典和德国都是中等收入者占主题的国家,目前瑞典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占55%左右,是世界上中等收入人群比例最庞大的国家之一。德国中等收入者约占全国人口的50%,也同样是名列前茅。

    这一切都起源于名为第三条道路的思想,二战后西欧倾向于一条既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前苏联的独特模式,这被称之为第三条道路。到上世纪80年代末,瑞典为第三条道路注入了新的内容,实行把市场与社会公正结合起来的政策,建立起福利国家,成为第三条道路的一个成功样板。瑞典和德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教育,并且通过普及高等教育,造就了中等收入者的后备军,两国都把教育投资看成是政府的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而且由此产生了中等收入者具备很高的涵养,教育也成为机会再分配的重要基础,保证了社会的公平向上。

    第三条道路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人力资本上投资,而最好不要直接提供经济资助,为了更好了体现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提出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相结合,通过减少不利于工作和创造就业机会的税收及罚款使劳有所得,提高工作中的公正水准。在提供福利服务上更多发挥地方和第三部门的作用,从而实现由福利国家到福利社会的转变,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为居民提供了一般性的医疗服务、失业保障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也促进了中等收入人群的快速增长,但是福利制度之下产生的一些弊病,目前也引起了人们不少的争议。

    主持人:提高这个中等收入人群,增加这个比重不仅是稳定社会,同时很多专家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个中等收入人群他对于住房、电脑、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等这些消费的需求,也同样能够是未来经济的非常良性的一个增长点,那么怎样来扩大中等人群这个比重两位有怎样的一个建议和解读?

    郑新立:第一个措施就是要增加就业。

    主持人:就业:

    郑新立:如何增加就业呢,当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的扩大,那么就可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现在我们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只有34%,太低了,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接近50%。我们跟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更大,那么服务业长期发展比较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税制不合理,服务业实行营业税,工业实行增值税,那么营业税的税负比增值税的税负一般要重三分之一,所以这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现在我们各方面已经取得共识,准备在生产型的服务业,由营业税改成增值税的试点,希望这个改革能快一点,这样服务业发展快了,我们就业增加了,老百姓收入就增加了。

    那么第二个措施呢就是国家要对企业让税,企业对职工让利。那么通过这样一个措施呢,来提高职工的收入,改变初次分配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那么这项措施我们今年上半年已经实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提高了个体户的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有900万个个体户,光9月份一个月那么税收就少交了90多个亿。

    第三个措施呢,就是我们要在个人所得税上要进一步的提高起征点。

    还有一条就是银行业要对储蓄存款的居民让利。那么今年1至9月份,我们银行的利润达到9000多亿,那么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利差,那么贷款的利率是6个多点,存款的利率3个多点,利差是3个点。那么国际上一般的利差应当是1个点左右,我们比国外的平均水平要高3个百分点。另外今年我们通胀率是5点几,那么存款的一年期标准的利率是3.5,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居民的储蓄存款负利率两个多百分点,那么我们银行盈利这么多,把这些利润转移一部分给存款的老百姓,那就是说把储蓄存款的利率提高一点,那么贷款的利率放开。

    主持人:降低一点。

    郑新立:贷款利率不要动。

    主持人:不要动。

    霍德明:您刚才提到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那我把中等收入大概区分两种。第一个它是工资性的收入,第二它是非工资性的收入,也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财产性的收入,对工资的收入我觉得这里面不外乎加法跟减法,加法就是涨工资,那涨工资绝对不能靠印钞票来了,涨工资是每一个中等收入里边很重要的部分,而且涨工资的来源应该从减法里面来,就是对企业要减税,如果能够像刚刚郑老师讲的,营业税改成加值税,把那个企业减税,企业自然会把减掉的税,多获得的利润转到员工身上,他就涨工资嘛,加减法要综合运用。

    另外对于这个财产性的收入,郑老师刚才也提到了,我特别要提到咱们国家的金融业银行呀这一年赚的是盆满钵满啊,今年虽然经营情况不好,但它还是赚那么多钱为什么,它因为有3%的利益的保障,而这个3%利差的保障呢,我建议应该是要把它降低下来,因为这是对于一般中等收入它的财产性收入里边,如果你这边利差降了1%的话,他那边的收入就可以增加1%,而这么一个对于财产性收入可能是一般人在讨论工资收入以外还很重要的,另外还有很重要的财产性收入,比如说我买了股票,股票要分红,红利嘛,但是我们国家上市公司它分红的红利一项非常少的,所以现在新的证监会的主席他也提倡,要开始以后强调上市公司要开始分红了,这个公司赚了钱了,不能够老是留在自己公司里面,要投资而且要把他分给股东,所以增加他股东的红,这也是增加中等收入财产性收入里面的一部分。

    主持人:提高中收入者的比重是一项长期的课题,那么还需要哪些配套的改革措施呢,稍后继续我们今天的评论。

    解说: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哪些配套改革有待推进?收入分配如何做好加减法?《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各位继续关注,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今天我们关注的是刚刚结束的中央工作会议当中提出来的,要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年来我们的政府在关注民生方面所做的一切。

    解说: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年初“十二五”的规划中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增幅要超过GDP,但是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7.8%,仍然低于同期GDP增速9.4%。说起2011年很多保民生提收入的政策让中低收入人群享受到了实惠,我国大部分省份今年启动了物价与社会救助联动的机制,提高了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人群的补助标准。在医疗保障方面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都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比去年的120元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9月1号起新修订的各税法实施,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个人所得税改革后工薪收入纳税比例由此前的28%下降到7.7%。

    11月1号起,国家还上调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同时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结构性减税收益最大的是中低收入群体和中小企业政府给企业让利,间接上提高了职工的收入。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高中收入者比重列为扩内需的三大重点之一。同时提出明年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辅助,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让更多的低收入者变为中等收入者,必须要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的能力,政府需要在公共就业服务、职业技能、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草根经济等方面有更大的投入。

    主持人:刚才郑理事长特别明确的提出来了这个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必须要重视到农业人口,那您在这方面有怎样的建议?

    郑新立:提高农村居民的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呢,是整个提高中等收入比重的一个难点。

    主持人:难点,为什么呢?

    郑新立:因为我做过测算,到2020年的时候,城市的中等收入家庭呢,可能要达到70%左右,而农村的中等收入家庭呢,可能只能接近40%,城乡统一平均的到2020年中等收入家庭可以超过50%。那么农村家庭他们的收入如何提高,那么现在看来呢,只有通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市化能够同步推进,减少农民,才能够富裕农民,根本上来说是要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力,这就是要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有偿的转移,所以这个土地呢向种田能手手里集中,向家庭农场,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集中,那么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那么把一部分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那么使他转移到二三产业,他们的家属转移到城市,成为城市户口,那么这样通过减少农民,我们就可以富裕农民。

    霍德明:但是我特别还是要提到一点,农产品的价格我们实际上注意到,它有的时候会高,会跌,换句话说如果他的收入是靠着卖农产品的价格的话,收入本身就是不稳定的,而这么一个不稳定的收入,其实是造成一般我们讲农村里面他即使他丰收的话,他可能真的收入还减少了这个情况,不管怎么样,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我们要适当的控制,而同时这些保障农民的中等收入这么一个层次上面,它至少有这么多钱嘛,我觉得另外更重要的,有了收入就要谈支出了,支出能买到什么品质的东西,对于中等收入者农村里面,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保障他的生活质量,他的譬如说是健康呀,医疗呀,可能他还要退休,这种中等收入他即使现在有这么多收入了,他将来退休以后,如果他还不能够维持他当时中等收入相当的生活品质的话,那么一样也是不行的。

    主持人:现在我们就这个观点呢,再来听一听特约评论员有怎样的建议?

    陈步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研究员):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一个比较安全公平和谐,有可持续性的这样一个社会结构,中等收入这个人群占决大多数,在方法层面的东西在很多国家都是相通的,它的手段无非就是增收或者减税、社保。说到增收这个问题,我想提一些特别建议。第一个就是对于产业工人,对技术工人,对一些白领的阶层,我们要搞一些规范意义的集体协商或集体谈判,使得能够更公平的在劳资双方来切分蛋糕,增收的第二个方法也很现实,就是对科技、文化和其它高端服务业应当最大化的放开具有较高能力资本的人员,他们的自主创业自主增收,这个很重要。

    张车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扩大中收入者比重的一个主要的措施,可能还是要保持劳动者工资的合理增长,因为过去几年,我们工资的增长幅度比我们国家的劳动生产力增加的幅度要慢一些,与国家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相比,也是偏慢的,尤其是这些广大的工薪劳动者的工资的增长,因为我们现在国家经济结构当中,一个最大的矛盾和问题就是我们的消费需求不足,尤其是国内的消费需求不足,这个实际上也是制约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我觉得扩大这个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就能从根本上扭转我们国家这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局面。

    主持人:两位能不能为我们展望一下,就是在2012年这些经济工作,整个的经济环境跟大家有怎样的一种更密切的关系?

    霍德明:不管怎么样,它最后的目的还是要提高我们的居民消费,消费面的需求,促进内需嘛,这才是我们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最后的目的。

    主持人:理事长。

    郑新立: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对我们广大老百姓来讲是一个福音,它就意味着我们多数中等收入者家庭,他们的收入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那么消费水平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去年我们………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