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欧债危机影响,国内通胀风险也在日益加大,经济形势出现很多变数。近期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世界经济风险指数与主权国家评级》报告,预测明年主权债务危机还将有新的爆发点,2011年世界经济缓慢下滑。因此如何防患于未然,成了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硬任务”。
日前于海南三亚举行的“首届金砖国家友好城市暨地方政府合作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等专家表示,目前国内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危机等压力仍然较大,亟需改善开放政策,促进国内消费,完善国内外汇储备系统,改进教育系统,以此带动经济发展,减缓内外经济压力。
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危机压力仍较大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表示,从2010年开始,国内经济开始出现较大压力,具体包括产能过剩、通胀压力和地方债务危机等。首先是大量投资造成的效应,2009年中国的投资达到了22.5万亿人民币,比2008年增长30.1%。在2009年9.2%的增长里面,8.7%是由投资贡献的,由此造成的主要负面效应是产能过剩,在中国的28个产业里23个出现产能过剩。与此相关的便是库存挤压、投资效益的下降、环境污染问题加剧等。
他认为,2009年中国银行的信贷增加了9.6万亿人民币,主要的负面效应即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股市和楼市泡沫增加、通货膨胀的威胁。根据国家审计署的统计,地方政府大概有超八千个投资平台,不仅有省级、市级甚至县级投资平台。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地方政府的总债务约为10.7万亿人民币,而根据报告大概三分之一的地方政府没有还债能力,这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仍然很大。
成思危表示,近年来股市和楼市泡沫增加较多。根据其研究,2009年大约有2.5万亿人民币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上涨;大概有7700亿人民币进入了股市,当年上半年股市一度涨到三千点以上。另外,通货膨胀的风险也在日益加剧。
而联合国近期发布的《2012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警告,发达经济体经济陷入泥潭,新兴经济体也无法独善其身,全国经济正在“二次衰退”的悬崖边上“蹒跚前行”。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也必将难逃其拖累。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10.3%降至9.3%,而明年将进一步下滑至9%以下。
“超饱和”的外汇储备
对于目前颇受争议的外汇储备系统,成思危建言亟需改革外汇系统,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经太多,按其研究,有一万亿美元足够了。
成思危表示,目前国内亟需改善开放政策。首先,要改进贸易平衡,做到进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盈余,盈余不超过GDP的4%,这也符合国际标准。其次,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3.2万亿美元,已经太多,这对外汇储备经营和宏观调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根据研究,外汇储备占GDP的20%比较合理,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外汇储备有一万亿美元足够了。
业内人士认为亟需改革国内外汇储备系统,外汇体系要增加灵活性,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就是完全的自由可兑换。
有分析指出,截至2011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2万亿美元,对外净资产为1.99万亿美元,但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驱动套利活动,有很大的热钱成分,随着部分热钱外流,使得外汇储备规模增速过快问题得到部分缓解,而适度地减少表明外汇储备是可逆的。分析人士认为,若要从根本上突破外汇储备增长困局,还应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部需求特别是最终消费,改变长期片面追求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
此外,应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据统计,中国累计的对外投资目前超过了三千亿美元,但历来外国到中国的投资目前达到1.2万亿美元,国内对外投资仍有很大的潜力可供挖掘。专家表示,目前来看,除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以外,现在推进的10+1即中国加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已经在去年1月1日实现,今年还在不断推进10+3就是东盟加上日本、加韩国。如果可以实现的话,GDP将占世界的23%,而北美贸易区现在占27%,欧盟占26%。换言之,世界上将出现第三个大的自由贸易区,这个自由贸易区从发展趋势来看增长率会比其他两个区域更高。
专家建议促进消费推进教育体系改革应对挑战
考虑到美国、欧元区紧缩政策的长期性,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长期紧缩时期。面对即将到来的全球债务危机和世界经济紧缩以及国内目前面临的诸多难题。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应当更多地依靠国内的消费以避免过度投资造成的负面效应,并且降低外需减少所造成的冲击。因为欧美日经济危机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所以外需的减少趋势是明显的,目前国内对欧盟的贸易近期也有比较大的降低。
而为了促进国内的消费,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与会专家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个方面,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让人民群众能够消费,需要使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同时随着劳动生产力提高,提高劳动保障,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敢于消费。提供新的产品,让人民群众愿意消费,所以中国需要更多的像乔布斯这样的创新人才。
第二个方面要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能源主要是依靠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在目前占中国的能源消费的90%以上。中国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尽管在新能源上下了很大努力,但是到2020年化石能源仍可以占到中国能源消耗的85%。因此,中国近期的目标应当是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这“三低”。从长远来说,中国将会集中发展绿色经济,比如说新能源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
最后,专家建议进一步改革教育体系。成思危等人认为,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竞争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的竞争,为了改善中国人口的素质,必须通过教育来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经济只能保证今天,科学和技术可以保证明天,但只有教育才能保证后天,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所以中国政府在教育方面需制定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改进教育系统。”成思危如是说。
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道,中国一方面需要通过采取收紧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护自身不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和外币金融环境恶化的严重冲击,另一方面需要增加投资以维持较快的经济增速,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达到削减贫困和可持续增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