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啤酒乙肝疫苗事件甚嚣尘上,而在事件发生之前却没有一位分析师对其乙肝疫苗研究的进展及功效提出过质疑,与之相反,倒是有不少分析师鼓吹其投资价值。券商研究所在国内缺少自己的声音、定位不清晰、同质化严重等现象再次引起业内反思。 在券商整体服务转型的大背景下,券商研究所应该顺应潮流,放弃“大而全”的竞争策略,找准定位,实行差异化策略。尤其是大多数中小研究所,更应尽早备战对内服务转型,为寻找新的盈利点做准备。 目前,国内研究报告卖方市场问题重重。大部分中小券商为基金服务而获取的基金佣金分仓收入,已不再和研究报告的质量直接挂钩,而取决于券商营业网点对该基金的销售规模。这也导致了部分券商研究所行为短期化,不重研究服务,研究水平难有明显提高。有些研究所更是一味迎合基金等买方机构,比如目前市场频频出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却还被分析师强烈推荐的现象,就充分反映了券商研究所在利益链条潜规则下的压力。当前基金分仓佣金市场份额已被瓜分殆尽,很难有新的利润增长,券商卖方研究所也随之遭遇发展瓶颈。 其实,在当前经纪业务转型的大背景下,券商经纪业务对研究的需求从未有如此强烈。券商研究所对内转型的时机也已经成熟。只是,当前券商的投资顾问服务模式还正在探索之中,尚未进入普遍独立收费的阶段。同时,券商内部还没有明确划分研究服务在这些业务收入中的贡献,券商也没有实行内部服务的成本核算制度。 但是,随着经纪业务转型的深入,投资顾问服务独立收费模式和产品体系一旦建立,券商经纪业务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将大功告成。届时投资顾问业务将成为券商又一重要收入来源。作为投顾产品开发和研究的支持者,券商研究所的对内服务也将顺理成章分得一杯羹。至此,券商研究所将会有新的盈利模式产生。 目前,多数券商研究所仍在按照行业划分的方式招兵买马,并配置相应的研究员,以求对各行业的研究全面覆盖,进而打造成一个“大而全”的研究所。但市场上真正能做到全面覆盖并产生较大价值的研究所数量是有限的。理由是:一方面人力成本太高,将导致投入产出不平衡。另一方面,由于配置的大量研究员不能在相应行业形成影响力,雷同、质量不高的研究成果将充斥市场。 在引进人才方面,挖人仍是目前研究所人才建设的主要手段,而这也是因为过度的同质化竞争引起的。未来,随着差异化竞争逐渐占据主流,各家研究所也要思考如何培养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团队,寻找具有忠诚度并能够匹配自己差异化战略的人才。笔者以为,在自己了解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后,花大力进行自我培养应该成为券商研究所今后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