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自明年1月1日起,中央预算单位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水电费等16项均纳入公务卡强制结算项目。近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以期扭转“有卡不用”问题,减少现金支付。
很多网民对此项举措表示肯定,认为这将有助于加强和规范公务支出管理,有助于有效控制“三公”消费。有网民认为,公务卡是抑制腐败的一种技术手段,要从源头上约束进而消除公款滥用,还需要出台配套措施。
对控制“三公”消费有积极作用
署名为“朱永华”的博文认为,16项费用纳入公务卡强制结算项目,减少现金结算无非是想通过这种结算方式,避免因现金结算而导致的滥用公款或是“吃回扣”现象,一般来说,采用公务卡结算方式,是世界各国政府部门通行的支出结算方法,只要制度到位,完全可以有效地避免公款流入私人腰包,漏洞要比现金结算小而少的多。可想而知,国家财政部对中央预算单位这16项日常支出项目,强制采用公务卡支出,对“三公”等消费的公开透明和降低势必有着非常的积极意义。
署名为“陈家兴”的博文认为,最近,财政部对公务卡的推行试图提供刚性保护,设定了办公费、印刷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16个项目,均要求用公务卡强制结算。只对一些转账方式结算和小额支出、只能现金结算的支出留下较小的制度缺口。这就从总体上保证了公务卡的通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的意义,不仅在有于效的反腐,也在于科学的决策,关键是运用好。强制结算已经朝这两个方面都迈出了重要一步,期待把后几步走好。
配套措施需完善
有网民认为,相对于现金结算,公务卡结算能够比较有效地避免某些弊端。但是,公务卡终归只是一种现代化的结算方式,而实际使用中极易出现“人工操作”。因此,在强制推行公务卡结算的同时,还应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规章,并且严格监督执行。
署名为“邓聿文”的博文认为,完善的公务卡制度,是以银行卡及电子转账支付系统为媒介,辅以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它建立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基础之上。以现代发达的技术手段,银行卡及电子转账支付系统和国库管理信息系统是完全可以做到对接的。这样,国库支付中心只要看银行寄来的各单位公务卡的收支信息就行,那上面会显示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的用途。所以,如果一个单位不存在其他账户,公务卡制度确实可以让预算单位的财政完全透明起来,监控起来非常容易。
署名为“朱永华”的博文认为,相对于现金消费,公务卡消费结算还是能够较有效的避免某些不良弊端,但终归只是一种现代化的结算方式,想通过这种强制公务卡结算方式,完全杜绝某些结算中的“潜规则”是不现实的,关键还是要管好人,在强制公务卡支出消费的同时,应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并且严格监督执行,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公务卡能够成为公款消费的一道卡。
从源头约束公务消费
署名“周明华”的博文认为,公务卡自2007年推行以来,对减少财政预算单位现金支付结算、规范公务消费支出的确发挥着正面效应。加之公务卡操作具有“银行授信额度,个人持卡支付,单位报销还款,财政实施监控”的特性,从技术层面来说,应具有正面作用。但如遇到以挖空心思研究技术漏洞的“高招”,仍然难以挣脱一叶障目的制约。
署名为“郭殿方”的博文认为,公务消费公开透明,其实与是否实现电子化无关,是否公开透明取决于制度,而非决定于技术。只要纸上的账不能做到公开透明,电脑上的账就同样是糊涂的。千万别因为持公务卡消费,卡上清楚地记录了消费时间、地点、金额等信息,就以为确实杜绝了一切问题。因为用现金付账,发票上也一样可以将这些信息记录得清清楚楚,长期以来又监控得如何呢?因此,要使公务消费的监管更加有效,在实行公务卡制度的同时,还需采取种种补充措施,比如严格核定公务支出总量,招标一批公众信得过的公务消费场所,分级制订公务消费标准,探索推行公务消费公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