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金融投资报》以《北京华录百纳“带伤”过会二、三流作品制作拖累盈利》为题报道了市场人士对北京华录百纳过会的种种质疑,并在投资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诸多投资者纷纷打来电话表述了他们对北京华录百纳更多的疑问,一些业内人士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现金流急剧下降为哪般?
根据华录百纳《招股说明书》,公司2011年1—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7.89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14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51.65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599.67万元。同时,公司2011年1—6月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0.16元,每股净现金流量为—0.58元。而在2010年,这两个指标分别是0.99元、0.67元。 华录百纳招股说明书显示出公司今年的现金流急剧下降以外,公司的预付占款比也较大,收回周期也较长。华录百纳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公司1年以内预付款项金额为1,930.58万元,占比64.21%。
“公司现金流急剧下降,预付占款比较大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资金比较紧张。”成都某会计事务所的一名注册会计师在看完华录百纳的招股说明书后向记者如此表示。“此外,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生产经营呈现轻资产特征’也说明公司融资渠道比较狭窄,进军资本市场是公司目前最佳最有效的融资方式。说得更直白一点,公司现在很缺钱,而上市是最快的得到钱的方式,实在让人不得不怀疑华录百纳上市就是为了圈钱啊!”上述会计师说。
对于以上会计师对华录百纳财务数据提出的疑问,记者12月8日以采访提纲的形式发给华录百纳证券部陈先生,但截至《金融投资报》12月9日截稿时,陈先生一直以“领导不在公司”为理由拒绝回复。
“小船”怎敌政策性风险?
湘财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师余李平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文化传媒类公司上市比较‘踊跃’,主要是现在文化传媒受政策扶持,
但其实,根据我们的研究,现在影视行业面临较大的政策性风险。”
余李平阐述称,近段时间广电总局频繁出手,“限广令”以及限制“宫斗剧”等政策接踵而至,对电视剧行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限制在电视剧播出时间投放广告,将减少电视台的收入,届时电视台肯定会削减购买电视剧的费用,对现在日益高企的电视剧版权价格形成威胁,电视剧销售价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自然对电视剧行业和各影视公司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对华录百纳这种毛利率本来就很低的影视公司来说,更是严重的打击。”
银河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师许耀文也认为。“像影视这种创意性行业,一旦受到政策性风险的严控,可以说是类似于致命的打击。广电总局对影视剧‘出口’的严控把关,将倒逼这个行业各个环节的转变。而像华录百纳这种几乎涵盖整个产业链,而且只做影视剧的公司,未来发展的确面临较大风险。”
在《金融投资报》之前的一篇报道中,有业内人士对华录百纳电视剧作品的“二、三流”化提出了质疑,昨日,德邦证券一位不愿在媒体上具名的分析师告诉记者:“从华录百纳在前年和去年投拍的3部电影作品来看,公司在电影制作和发行上确实有很多软肋。”
这位德邦证券分析师说,2010年的《未来警察》,2009年的《大内密探零零狗》和《刺陵》均属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电影作品,即前期拍摄和宣传做得很好,但实际票房并不理想。尤其是《刺陵》,不仅票房惨败,仅有7000万左右的票房成绩,遭到观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连串“恶评”。“‘小船’在这个行业呆着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啊!”这位分析师意味深长地说。
“从公司能够参与电影《建国大业》的投资拍摄来看,华录百纳实际控制人——中国华录(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国华录为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中央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除《建党伟业》外,公司投拍的其他寥寥可数的几部电影,均未在口碑和票房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上述德邦证券分析师说。
那么,作为中国电影的龙头公司——华谊兄弟,对华录百纳又有怎样的认识呢?昨日,记者联系到华谊兄弟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她说:“
我不知道这家叫华录百纳的公司, 如果是很有竞争力的影视公司,我肯定会关注到。
”
业内人士的质疑、同行的“漠视”、公司对媒体的采访选择性沉默,似乎与华录百纳招股说明书所称“公司秉承‘近市场、大制作、出精品’的理念,投资制作的电视剧作品获得广泛好评,公司品牌也获得很高认可”有所出入。“作为一家拟上市的公众公司,接受社会的监督、解释投资者疑问是应尽的义务,我们期望能通过正常的渠道更多地了解公司的情况,为我们的投资作参考,这也是我们的权利。”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投资者如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