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日前,民生银行行长洪崎“银行利润太高”的一番感叹,又将中国银行业暴利的老问题推向了舆论中心。不少专家表示,目前银行业利润持续攀升,根本原因来自于金融行业尚存的垄断色彩。虽然短时间内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尚不成熟,银行业利润平均化的趋势不容改变,金融资产的压力未来十年将比任何时期都要大。
“整个银行业这些年数字非常靓丽,尤其像今年,整个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经营压力很大,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利润很高,不良率很低,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日前举行的一场论坛中指出。 洪崎所言,的确道出了中国银行业实情。据15家上市银行公布的三季度财务报告,经营利润保持较快上升势头,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1.66万亿元,超过西部六省同期GDP总和,实现净利润6900亿元,同比增长31.6%,平均每天净入账25.35亿元。其中13家银行净利润增速超30%,民生银行以64.42%的净利润增幅居首,第三季净利增幅竟超80%。 在这其中,存贷利差仍为上市银行主要收入来源。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看,净息差为银行盈利强劲的主要推力,各银行利润均超千亿元,其中工行2671亿元,建行2230亿元,农行2234亿元,中行1673亿元。在信贷紧缩情况下,银行净息差扩大,依靠的是银行在贷款利率中的议价能力提升,享受着负利率政策下的巨额“特许利润”。可以说银行巨额利润的相当份额,是广大民众在承受通胀之痛下作出的巨大利益牺牲,这也正是银行利润备受质疑的主要原因。
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茂辉认为,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银行本身所导致的,而是源于政策制度的优势。“在中国,银行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行业,其准入门槛与退出门槛都相当高,因此不能把银行利润与一般行业的利润做简单对比。”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也表示,我国的金融行业还是个管制行业,有比较多的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体制,行政性质比较明显,并且具有垄断性。真正由市场自发生成的金融机构几乎没有,民间借贷合法化迟迟没有提上议程,这导致了合法信贷的稀缺性和垄断性,银行掌握了议价权。 而这种局面潜藏着深深的隐忧。银行业存贷利差收入快速增长,是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断飙升为代价的,银行业利润挤占了其他行业的利益。《每日经济新闻》援引一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人士的话称,我国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对民营资本开放,这一方面是吸取了以前民营银行出现的一些风险的教训,一方面确实也导致了合法的资金来源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中国银行业产生高利率的土壤正在逐步消失。“一方面,金融危机后全球监管对银行业的要求更高,这也就意味着银行业的运营成本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一旦中国实行利率市场化,银行业的息差势必将有所缩减。” 但更多人士认为,商业银行体系也还没有做好准备。孙茂辉表示,当前在基础性工作还没有做到位的情况下不宜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目的应该是提高银行资金运用的效率,但是目前中国社会整体对资金的需求相当旺盛,而存款的增长相较于GDP增速则出现放缓,因此一旦利率市场化,反而很容易大幅抬升银行的风险”。 有专家预测,商业银行利差将下降,定会走向利润平均化,金融资产的压力未来十年将比任何时期都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