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猫腻
2011-12-07   作者:杨萌  来源:中国名牌
 
【字号

    台湾进口食品被检出塑化剂、荷兰进口“洋奶粉”被爆发现活虫。接二连三的“洋食品”事件,再次给消费者敲响警钟。
    近日,记者走访了家乐福、沃尔玛、欧尚等大型超市的进口食品专区发现,这里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更有甚者,有些进口食品原是“中国制造”。

    进口食品实为“中国制造”

    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不少消费者认为进口食品质量更有保障,可以放心食用。然而,如果部分进口食品的产地是中国的话,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信任度是否会大打折扣呢?
    美国西梅,在北京华联超市蓝色港湾店里被摆放在比较隐蔽的位置。商品外包装上赫然印着“美国西梅”和“美国加利福尼亚西梅”字样。然而,产品的原产地竟然是广东省汕头市。进口商为了能与所谓的“美国西梅”扯上关系,在产品包装上醒目地标注“原料进口国:美国”。
    无独有偶,记者在北京一些大型超市调查发现,许多凉果类和坚果类食品都打着“韩国”、“美国”及“泰国”等旗号销售,且多数被摆放在进口食品专区。但是仔细查看标签,这些产品却多数产自中国内地,多集中在广东、天津、山东及大连等地。
    调查过程中,记者还发现进口保健品中很多也是在中国分装的。在家乐福方庄店的保健品区内,美国“纽斯葆”和德国“渔夫堡”两个品牌吸引了记者。这两个品牌旗下的胶囊产品无一例外都是从国外进口原料,在国内分装。记者致电“渔夫堡”中国销售公司广州市冠代保健品有限公司,一位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名牌》:“我们的产品都是从国外进口原料,在国内加工和包装。现在很多进口保健品都是这么干的。”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安全监管处处长种炎告诉记者:“进口食品要求商品的原料、加工和包装等全部来源于国外。仅仅原料产自外国可视为该进口食品不合格,法律规定消费者可得到商品价格的10倍赔偿。”

    外文包装涉嫌违规

    那么,消费者为何愿意高价购买华丽变身的“中国制造”?究其缘由,只因为大部分进口食品外包装上并无汉字。
    经常购买进口意大利面的消费者王晓向记者透露:“其实我看不懂外包装上的意大利文,所以它的产地、成分等我都不清楚。但是现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如此严重,还是进口食品比较让人安心。”
    然而,就是让人放心的进口食品,却以普通老百姓看不懂的文字肆意欺骗着消费者。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进口食品专卖店或专柜出售的进口食品外包装上甚至没有中文标签,此类产品的外包装上多为韩文或日文。当记者以个体户的名义致电天津丰裕泰商贸有限公司,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国家确实是规定进口食品上必须贴有中文标签。但是如果您不想增加标签的成本,我们也可以不贴签卖给您。其实谁都不想贴签,成本多高啊!”记者了解到,由于京城各大超市都不接受保质期已经过半的进口食品,因此,不少进口食品经销商选择以低价销售的方式将保质期过半的产品卖给许多进口食品专卖店。如果不贴上中文标签,从全韩文或日文的外文包装上,我们很难获得进口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信息。如此经营,消费者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种炎告诉记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66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等。但是许多经销商都不喜欢贴中文标签,原因是他们认为消费者看到贴上中文标签的进口商品后会认为该商品是中国制造,而且贴中文标签对经销商而言会增加一笔较大的成本。所以在此之前,进口商品外包装全是外文、翻译错误或者乱贴标签的现象屡禁不止。”
    种炎还介绍说:“2011年11月1日开始,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要求经销商对进口食品贴中文标签。其实,经销商在进口食品时,有权对国外的公司要求在外包装上标注中文说明。”

    进口食品销售难

    除进口奶粉和红酒外,消费者似乎对其他进口食品兴趣较小。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洋食品,在国内超市一直并不畅销,部分超市已经开始缩小甚至取消进口食品专区。
    记者在欧尚超市科兴店进口食品专区发现,许多休闲食品或下调价格,或捆绑促销。在货架下端,不少商品的包装袋上落满灰尘,保质期已经过半。一位导购透露:“进口食品很难卖的。通常在特殊的节假日,年轻人会买点,但是也只固定购买几种产品,比如巧克力和糖果等。
    其他的进口食品两三个月卖不出去一件也很正常,本来售价就贵,还经常断货。”
    记者从家乐福了解到,由于运输、海关检验等重重程序,原装的进口食品进入国内通常保质期已经过了两个月。超市不能只收保质期长的商品,因此,一些保质期较短的商品如果短期内没卖出去,很有可能就已经过期。超市只能全部扔掉。目前,家乐福已经大面积减少了进口食品的货架,在家乐福方庄店内,连进口食品专区的标志都已经取消,仅剩下一个货架被孤单地摆放在角落里,通过导购指引才能找到。
    近年来,国内食品工业的生产工艺已达到能与进口食品相美的地步,且国产食品具有价格方面的优势。专家分析指出,国内大部分经销商都将进口食品定为高利润产品,对进口食品的加价率相对偏高,人为造成了进口食品价格虚高,缩小了消费群体。此外,中国市场上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消费能力和消费模式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导致国外食品在中国市场滞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我国扩大禁止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 2011-04-11
· 进口食品屡上黑名单 是谁制造了洋品牌迷信? 2008-05-19
· 进口食品是不是里外光鲜如一、物有所值? 2008-03-03
· 进口食品大举进入 我高档消费市场亟待开发 2007-12-20
· 布什宣布促进进口食品和消费品安全措施 2007-11-08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