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号文件拨乱反正
2011-12-07   作者:记者 张小洁  来源:经济参考网综合
 

    份额交易、对赌交易、挪用资金等种种交易所乱象,促使中央政府下决心清理整顿。11月1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又称38号文件。随后很快,中国证监会成立了“证券期货监管系统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将作为证券期货监管系统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专项工作的领导机构。全国约300家交易所,谁去谁留?

  一纸禁令清理门户

  38号文件对交易规则语出强硬。
  《21世纪经济报道》详解道,其中主要禁止事项约有三类。一是控制现货和证券的交易广度。禁止自行将权益均等化并连续集中竞价,且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比如,大部分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将艺术品(如一幅画)平均划分为一定数量的份额,以让更多交易者入场,在集中询价中促升定价。
  二是清理交易规则。非经批准的电子交易场所,禁止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匿名交易、电子撮合等类期货的标准化合约交易方式,其中还规定同一投资者就一个产品的交易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监管层试图规避频繁操作和高杠杆风险。
  三是设置领域准入。要求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必须经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目前,一些具有综合试验特别政策的地方政府批准的交易所大多有牌照危机,比如全国黄金白银成交量前列的天津贵金属交易所。
  该报记者统计显示,近三年各地设立的文化、产权和大宗商品类交易所,投资者数量和交易量增长较快的,交易规则中大多存在上述特质。

  清理名单坊间流传

  12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指出,多名人士对该报称,继国务院11月14日发布《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后,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八部委迅即联合行动,拟定了《清理各类交易所名单》,正式文件将于近日下发到相关单位。
  该报披露,根据此份流传的名单,各类贵金属交易所排在清理前列。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首当其冲。资料显示,该交易所从2010年开始试运行,当年总成交金额为1432亿元,业内人士预计,今年预计达到5000亿-6000亿元。
  其他待清理的此类交易所包括天津稀有金属交易市场、湖南维财贵金属交易所、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湖南久丰金属交易所等。
  贵金属交易的活跃,与投资门槛低有莫大关联。业内人士曾对比,昆明泛亚金属交易所2011年8月2日白银交易指导价格为830万元/吨,按照100克/手、20%的保证金比例计算,最低的入市资金门槛仅需166元。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铝期货合约,2011年8月2日期铝主力合约收盘18340元/吨,按照1手合约、5%的保证金比例计算,最低的入市资金门槛需4585元。
  该报援引一名交易所人士说,引发此次交易所大整顿的源头即为昆明泛亚,但此说尚未获泛亚证实。
  报道发表当日,即有业内人士称名单或是伪造。
  据和讯网报道,业内人士对此份名单存在质疑,一方面措辞并不严谨,比如表达不规范“人民银行”、“十一月二八日”等;另一方面,该名单应由地方政府提交于国务院汇总,而目前,比如上海地区还未成立清理整顿的专项小组,因此这份名单很有可能伪造。

  “谁的孩子谁抱”

  名单真伪难辨,但从在严厉的措辞背后,部分出资人已经捕捉到监管层流出的信息:不可能所有交易所都会关掉,未来的准入壁垒会很高,此时谁能存留下来,即会成为未来市场上的赢家。
  “地方上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的交易场所面太广,以证监会一家的力量无论如何也管不好,因此归根结底需要地方政府来做,谁的孩子谁抱走。”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近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谈及交易所清理整顿时说。
  “谁的孩子谁抱”是王岐山副总理11月19日在湖北宜昌召开的地方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表态。在这次涉及高利贷、非法集资、非法交易所等违法活动清理整治的会议上,王岐山强调要守住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对于各类金融风险的处置,要坚持“谁的孩子谁抱”的原则,明确责任,确保金融安全和地方稳定。
  11月25日,证监会召开证券期货全系统的视频会议,向地方派出机构做了工作部署。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和主席助理姜洋出席了此次会议,足以显示会议的规格。这次会议是对国务院日前出台的“38号文”的具体落实,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各地派出机构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切实做好清理整顿交易场所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各项工作,并在今年12月底之前上报清理整顿方案。
  “按照国务院的文件精神,清理整顿工作的联席会议日常办事机构设在证监会,但是证监会并不代替国务院和地方政府行使监管职责。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证监会的权限,清理整顿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还是看地方政府。”上述人士指出。
  一位18年前在行业部委参与整顿的正厅级官员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现在的整顿会走到什么方向,还很不明朗,得盯着上面的举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债务危机加大欧洲金融风险 2011-07-06
· 地方金融风险要防"堰塞湖效应" 2011-01-19
· 警惕高铁成为金融风险高发区 2011-01-06
· 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未来经济工作底线 2010-12-03
· 7成银行家关注楼市调整的金融风险 2010-10-15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