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1973年3月生于上海,现任分众传媒首席执行官兼董事局主席。
1991年,年仅18岁的江南春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刚进大学的江南春,为了满足自己早日独立的愿望,开始琢磨怎样让自己挣点钱。大二上学期,为了还清为竞选校学生会主席而向同学借的160元债务,已是校学生会主席的江,遇到了一个赚钱的机会:一个名为上海亚太影视公司的企业,来学校招业务员,每月300元工资,这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江而言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为了赚钱还债,他开始了第一份推销员的工作。据说,当时他的业绩相当不错,到1993年的时候,一个人大概做了公司1/3的营业额,约150万元。凭着这样的干劲,不久后,江南春就成为这家公司的二老板。
1994年2月,尚在就读大三的江开始自己创业;同7月,江与包括香港的永怡集团在内的几个伙伴合资,注册成立永怡传播,注册资金100万元。这是一家以创意为主的广告代理公司。1995年,公司成功获得无锡的街边灯箱广告项目。
虽然1995年公司的年营业额已达到500万元左右,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中型的广告公司,但因为公司没有核心的大客户和业务,没有一个核心的产业可以依托,加之公司遭遇的股权变动,作为创始人的江南春清醒地认识到,这样发展下去会产生许多的问题。在这时,他找到著名的IT传媒集团IDG,虽然项目没谈成,而江本人却与IDG传媒集团结下不解之缘。
1996年1月1日,江南春进入IDG传媒集团,为他们筹办上海办事处;永怡自然地成为IDG传媒业务最主要的广告代理商。1998年,永怡全年的收入达到五六千万元,这几乎占据了上海IT广告业95%的份额。
1999年,永怡开始多元化战略;2000年,江南春以互联网为新契机,实现了永怡的营业额破亿元。
然而,上亿的营业收入并未让江南春的日子好过。尤其是2001年,这一年也成为永怡成长史中最为痛苦的一年。伴随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灭,永怡也遭受了致命的打击。自2002年起,永怡开始全新的尝试,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全力向媒介策略服务商的角色转变,让永怡发展成专业的媒体购买代理商;另一方面则是打造新兴传媒。
2003年5月,江南春注册成立分众传媒(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并出任首席执行官。当分众传媒通过私募获得充沛资本之后,江南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圈地攻势,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江南春在全国四十五个城市中占领了2万栋商业楼宇。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分众已在全国拥有3.75万块液晶屏。《福布斯》杂志曾这样描述:江南春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当地的主要高档写字楼,将剩下的市场空间留给了随后出现的模仿者。其后的2年间,分众总共获得了近5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并于2005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分众传媒2004年销售收入2.4亿元,拥有中国楼宇广告77%的市场份额。
自2010年以来,分众传媒每个季度均保持着30%左右的同比增长速度。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分众传媒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622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的4280万美元增长了45%。此外,6月11日,纳斯达克OMX集团公布了纳斯达克Q-50指数的季度调整结果,分众传媒被纳入纳斯达克Q-50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