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间,央行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为近三年来首次下调。本次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由21.5%的历史高位回落至21%,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则降至17.5%。专家认为,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一定程度上释放出宽松信号,会改变市场预期,但是不应理解为货币政策发生方向性变化。
将释放3600亿元至4000亿元流动性
自2010年初起,中国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转折意味明显。
10月份以来,在外汇占款趋减、CPI下行趋势确立、PMI疲软以及工业增加值继续下降等宏观环境下,业内人士对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有所预期。专家预计,央行此举将释放银行存款准备金3600亿元至4000亿元之间。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按10月末中国79万亿元的人民币存款余额初步测算,下调后,将对金融机构释放出36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同时,宗良认为,当前M2增速大致在15%至16%,依然是一个较高的水平,13%左右则比较合理,因此当前的货币政策调整依然将对银行业贷款结构进行引导。
“下调存准率主要可能是11月30日国内股票市场的暴跌所触发。”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其根本原因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预期趋淡情况下的国际资本流入和外汇占款减少,央行试图通过准备金率的下调,补水国际资本外流。”
多位银行业分析人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以贷款的显著增加来作为全面宽松表征的话,考虑到目前贷款更多受到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单纯准备金率的下调并不会立即令贷款就显著增加。”
事实上,本月内中央国库现金定期存款两度招标,商业银行获得了1200亿元的流动性注入,同时,央行本月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资金1580亿元,因此,年末市场流动性将不至于紧张。
存准率进入下降通道
随着通胀得到控制以及外汇占款下降,存准率下调的时间窗早已打开,多位银行业分析师也认为,未来存准率已经有条件进入下降通道。鲁政委也认为,“紧随准备金率下调应当立即采取的政策是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幅度,而政策基准利率目前仍无需调整。明年仍存在继续下调准备金率的可能。”
央行11月2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外汇占款出现了200多亿月度净减少的罕见现象,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当前趋势上看,国际金融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跨境资金流动变得更为复杂和不确定,在国内外需放缓、人民币升值动力削弱的情况下,外汇占款长期减少或下降很可能成为常态。
“外汇占款的增减直接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和市场流动性的充裕程度。过去几年央行创造性地推出和发行央票、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保持流动性的相对稳定。”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而现在,一方面,外汇占款下降趋势的显现,极大缓解了央行货币对冲压力,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减少的迹象,为央行动用准备金这一货币工具进行反向操作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契机。”
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看来,由于外汇占款有所下降,外资的流出使得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未来预计还有2-3次下调的几率。
不是货币政策方向性改变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汇丰11月23日发布的11月PMI预览指数已跌至48.0,创32个月以来新低,同时,11月29日,交行金研中心发布的CPI预测报告表示,11月份CPI或出现年内最大降幅,同比涨幅将有望回落至4.3%左右,并且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减轻,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也驱使货币政策调整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同时通胀回落为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提供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央行下调准备金率不应理解为货币政策发生方向性变化。展望未来,考虑到物价尚在高位、结构调整、房地产调控等因素,政策仍需保持稳健。”
宗良认为,“对于银行业而言,未来更重要的是信贷规模投放趋于合理适度增长,同时适当控制资产增速,这是银行业发展转型期所面临的首要调整任务。而当前的货币政策导向依然是稳健的,年内乃至明年初都不可能全面放松。
此前,央行11月16日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下一阶段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并根据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