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潮阳引韩工程加压泵站,2004年奠基,2006年始建,至今年建成,仍是一个孤站,没有接入接出水管。林军强/摄 |
“引韩供水”工程并非个案,广州市、江西省景德镇市等地近期同样出现拖延工期、执行率低等现象。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郑方辉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民心工程”总量巨大,部分项目重复建设、绩效低下等问题日益突出,亟待建立调整乃至退出机制,避免“民心工程”演变成劳民伤财的“民怨工程”。
记者:像“引韩供水工程”这样久拖不建、执行率低下的大型工程项目是个别极端案例,还是普遍现象?
郑方辉:
“引韩供水工程”不是个案。广州市审计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的2010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显示,部分预算项目的支出执行率偏低,有921个项目支出执行率低于50%,占总项目数的6.88%,其中有467个项目执行率为零。
除广东之外,今年其他省份也出现颇受关注的“半拉子工程”。如江西省景德镇市城市防洪大堤自2002年立项建设,原来预计5年左右完成,但2007年就基本停顿,20公里长的防洪大堤建了10年,花完了70%以上的资金,却完工不到一半。这些被权威媒体曝光和报道的新闻说明,部分工程项目建设效率过低的情况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记者:
“过期”工程的多次出现,是否反映出当前的财政拨款和项目建设体系存在漏洞和缺陷?
郑方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现象折射出我国公共财政体系还没有完全“和国际接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状况和建设环境是千变万化的,但政府拨款的使用计划是僵化的,所以发达国家一般不让政府财政参与经济建设,避免因为情势变化而浪费财政资金。
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些地区,原本用于公共服务项目的拨款变成某些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一些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获得上级拨款之后,只顾着花钱,忽视了工程的惠民意义,使得不少工程没有发挥原先预想的作用。他们做工程未必是为了惠民,而是给自己弄好处和政绩。所以有钱大家抢着花,有责任则都不承担。
记者:
“过期”工程的解决引人关注。按现有体制,上级政府拨款出去应该是要按照原计划花掉的,像“引韩供水工程”如果提出新解决方案,政府拨款是否有可能调整原先的用途?
郑方辉:在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下,要对项目执行计划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项目内的具体建设内容调整手续也比较复杂。依照有关规定,政府投资项目预算一定时间后未支出的要收回,但像“引韩供水工程”这种花了一部分资金却久拖不建的项目,不管是调整拨款用途还是取消项目设计,都要经过十分繁复的程序,几乎很难实行。一般来说,项目已经获得的资金是必须花掉的,因为钱已经拨给地方政府了,很难收回去。
记者:如果这些投资额巨大的“民心工程”,由于种种原因在实施过程中确实需要调整甚至取消,政府预算和拨款是否有必要建立相应的调整和退出机制?
郑方辉:随着我国国力增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民心工程”总量巨大,但部分项目拖延工期、执行率低的现象必须引起关注。有些工程项目真正开工时,立项时的情况、条件已完全改变,有的项目甚至失去了建设意义。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更高层面反思我国财政拨款体制,做好两项工作——严控预算、严评绩效。
首先,预算编制要细化,比如上级不要一次拨给所有资金,改为逐年拨款,给项目执行留下调整机会和空间。其次,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估,以评估结果来调整工程方案,有意义的工程要加速,没作用的工程要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