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稿-小微企业调研行 如何破解融资难?
2011-11-25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市场萎缩,资金紧张,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如何向小微企业输血?小微企业困局能否破解?《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史小诺):各位晚上好!欢迎收看《今日观察》。今天我们继续关注小微企业的话题。海外市场萎缩、资金链紧张,这是当前有不少小微企业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在这些难题面前,小微企业能否找到新的出路?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各地政府提供了怎样的支持和帮助?从长远来看,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应该怎样求解?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元春先生,以及我们的评论员张鸿,我们将会一起来进行探讨。
  近期,我们财经频道记者也在小微企业集中地沿海地区进行了调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记者所调查到的情况。
  这个是我们的新产品,双面的,两面都可以穿,这种商品。
  在欧罗针织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里,销售人员正在向这两位来自巴西的客商介绍产品,希望他们能够挑选到满意的产品,尽早下单,可是挑选了很多样品,客商最终还是没有签单。
  记者:昨天那个客户后来单子签了吗?看他们挑了半天。
  韦仙琴(浙江欧罗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要多走几家才能够定的下来,要求我便宜一点。
  韦仙琴开办这个工厂已经十几年了,产品一直专门出口欧洲。在今年,由于欧洲市场不景气,韦仙琴第一次决定出口转内销。此外还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国家的客户。尽管如此,在欧罗针织的仓库里,还是堆满了已经做好的货物。
  韦仙琴:我们以前可以说零库存,现在的话就是说我们多的时候满满的。
  韦仙琴告诉记者,订单减少造成了库存大幅增加,资金大笔占用,加上经济不景气,回款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更糟糕的是,还可能出现坏账。另一方面,国内的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却一路上涨,企业经营大不如前。
  这样的难题在全国最大的家访生产和批发基地,江苏海门同样存在着。
  施卫华是江苏省海门市这家无胶棉厂的老板,主要是为一些床垫企业加工化纤棉垫。最近施卫华好不容易接到一个棉被订单,却没有流动资金进原材料,工厂面临着暂时停产的危险。
  施卫华(工厂老板):实在借不到(钱)大不了就是关门关几天。
  施卫华给记者拿出了一个帐本,上面记载着工厂今年所有的货款帐目,记者看到,在这个帐本上,大大小小一共有60家企业拖欠了施卫华帐款。
  施卫华:(欠我的)有200万左右。
  记者:有多少家大概?
  施卫华:大概总共能有60家左右。
  施卫华说,他们进原材料,一般都得用现金,但是销售产品时,货款却总是遭遇拖欠,尤其是今年,时间越拖越长,现金流越来越小,资金周转越来越慢,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
  施卫华:我现在没有流动资金,我现在就是应收应付,我今天收点投下去,明天再收点再投下去,就这个概念。
  主持人:我们看到记者走了很多地方,从浙江、江苏到广东沿海很多地区,也是小微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我记得其实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我们在前几年的节目当中也一直在关注,以前我们叫中小企业,现在把这个范围缩小了,叫小微企业。
  那现在我们小微企业遇到了很多困境,具体的困境有哪些方面?请侯主任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
  侯元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他们是企业群体当中的热数群体,本身因为他们资本金比较少,经营比较困难,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一些特点,中小企业在发展当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障碍。
  特别是最近又更遇到了比较突出问题,社会上有所谓"六把刀一根绳子"说法,就包括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还有原材料成本上涨,企业用地,特别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用地比较紧张。还有人民币汇率提高,以及节能减排压力比较大,这是所谓的六把刀。
  主持人:对,一根绳。
  侯元春:还有一根绳,一根绳就是银行信贷收紧,这对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有比较大的影响。
  张鸿(财经频道评论员):侯主任这"六把刀一根绳"也基本上都说完了。我们的记者去采访的时候,也确实是这样,就是我觉得它还是一个金融危机影响的延续。
  尤其是今年欧债危机又形成了可能是二次探底什么的,海外市场特别萎缩。
  然后你刚才也提到了,基本上我们现在记者去的地方都是沿海,然后那些原来是外向型的这些小企业,外边的需求一减少,订单就减少;然后钱本身就少,再加上成本都在增加,不光是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招人也不太能招进来。
  所以很多企业现在它的开工率能达到70%就已经不错了,人员放假,前两天还有新闻说,有的企业说我们放假,但是员工不满意,说我们必须得加班,因为他们很多钱是靠加班来挣的。
  所以现在就说,他必须得靠放假才能够保证自己的企业能够在成本的忍受度之下。
  主持人:对。
  张鸿:那所有的这个环节的企业都形成这样一个困难的话,就会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就是我把东西卖给你,但是回款回不回来,回不回来怎么办呢,我就要到银行去借款,或者我到其他去融资,大家都去找融资的话,那融资的费用就会增加,而现在我们知道,整个的环境资金在收紧。
  所以呢,融资的费用,我们说高利贷等等这些就会产生。我们看到的高利贷的利率也是惊人的高,很多企业它就是为了一两天的"过桥",我们叫"过桥"贷款,我就缓过这个劲。
  所以你看我们记者去的时候,很多企业说,我就为了五万块钱,甚至更小的企业为了一万块钱,天价的利率,我只要把这一单,刚才接的这一单,我能够给扛过去就行。
  所以就是整个的这个环境,还处在金融危机以后的这样的一个影响之中还在持续。
  主持人:现在看来就是国内国际的环境,经济环境也造成了很多目前小微企业比较困难的一种现状。
  那就这样大家所关心的话题,我们再来听一下网友的评论,这位朋友说"救扶小微企业需要在'病根'上动刀,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资金饥渴症不时爆发,那对于这样一种'顽疾',政府的关注不曾间断,也采取了很多的救扶措施,但是始终未能根治。我认为制度松绑、创新才是关键。"
  那么我们看到现在无论是市场萎缩也好,还有资金连紧张也好,小微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就是钱,主要就是资金上一些问题。那接下来解决资金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我们来通过一个片子进行了解。
  陈峰是重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总经理,今年,他面临的贷款需求非常旺盛,希望从他这里贷款的企业已经排起了队,但当我们来到这家公司的时候,却发现这里没有几个客户。
  陈峰(重庆市渝中区融通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你们来以前,已经有一笔300万,我已经贷出去了,然后还有一笔50万,一个生产型企业,正在办理出账,也就是我350万我做出去,基本上我的可用资金,我这两天是没有了。
  这家有着1.5亿贷款额度的公司,这个月的第一天,就只剩下了不到50万,陈峰索性让员工休息,这样的现象,不只发生在陈峰一家公司。在另外一家瀚华小额贷款公司里,我们听到了几乎一样的答案。
  林锋(重庆市渝中区瀚华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大概我们这个公司,这一段阶段,每天会接到超过十个这样的电话,尤其是金额在50万、100万以上的资金需求,我们只有把它拒绝掉。
  缺钱,不仅仅是小微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对发放贷款的小额贷款公司来说,资金有限,也限制他们继续向小微企业输血。根据国家的政策,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银行融资,那么这是不是一条出路呢?
  陈峰(重庆市渝中区融通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现在综合成本,加上利率,加上担保费,加上5%存款保证金,存起来以后,算我的成本,已经接近到这个区间的贷款利率的3到4倍,16%到20%之间,这个综合成本。如果是按照这个成本的话,我拿着这个钱,其实我是亏本的。
  陈峰解释说,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不享受银行业2%的同业拆借利率,利率会随贷款基准利率不动,使得成本上升,这是小额贷款公司无法承受的。面对这样的局面,重庆市政府也在积极的想办法。
  罗广(重庆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一个当然是我们进一步打通和银行的这个关系,让银行更多的融资。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想通过这个小额贷款公司的这个信贷资产的这个转让业务,为小贷公司提供一部分资金。同时呢我们再引进一些海外的包括民间的一些资本。
  而在重庆市长黄奇帆认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不仅要大力扶持现有小额贷款公司,还要新建更多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在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黄奇帆(重庆市市长):我想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尽可能地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扩大规模。比如增加小贷公司的数量,几年前,我们只有几十个,去年我们只有90个,今年已经到150,那么小贷供应不足,老百姓需求很大,中小企业需求很大,借不到小贷的钱,那我就把小贷再批50个、100个,最后变成200个、300个,这样供应就会增加。
  主持人:刚刚我们看了这个片子我们发现小额贷款公司是向小微企业输血和提供资金的非常重要的渠道,但是从我们记者调查来看,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他们的资金好像也缺乏,也有这种欠缺的状况。
  张鸿:对,因为整个资金都收紧了,小额贷款公司它也是小微企业。
  主持人:对。
  张鸿:所以它的资金本身也少,然后按规定他是可以自筹,可以捐赠,但是你看我们《经济半小时》播的片子就看出来,几乎没有哪个小额贷款公司是有人来捐赠的,那它也可以从银行贷款,可以从银行来。
  主持人:小额贷款公司不是就有一个资金门槛,你必须是有?
  张鸿:有,但是呢,你比如说可以从银行借款,银行借款只有两家,就是只允许你从两家银行借款,而且不能超过你注册资本金的50%,也就说你自己自筹的资金还得占一大半以上。
  主持人:自有资金。
  张鸿:最重要是什么,小额贷款公司不是金融机构,不是金融机构是工商企业,工商企业没法享受金融机构之间,你知道金融机构之间有拆借资金,拆借资金的利率相当低,这样的话,如果我是个金融机构,我不仅能够从社会上吸收存款,然后我贷给你,对吧。
  我还可以从同业里边拆借的钱,这个利率很低,我也贷给你,这样相对来说,我贷给你的利率就不会太高。
  现在呢,这个小额贷款公司相当于二手贷款,就是我去从银行贷个钱来,这个利率本身就比较高了,然后我再贷给你这些小企业,只不过将来我替你们做了一个担保。
  很多小额贷款公司说,说如果我没有20%这样的利息的话,那我就没法挣钱,所以你看他们成本相对来说就高上去。
  主持人:对。
  侯元春:小微企业融资难也是个世界性难题。
  主持人:对。
  侯元春:我们国家除了融资难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融资贵的问题。国外的中小企业贷款相比较大企业的贷款,它的利率也就是差1.5到2个百分点,我们的大概要高6到8个百分点,特别刚才说的这些"过桥"贷款的利率就更高。
  主持人:对。
  侯元春:国外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他们是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这些金融机构,在利息上有些补贴,税收有些减免,这样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就比较容易一些。
  那么目前在我们宏观经济环境下面,我们总的那些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针对我们流动性过剩和前几年银行贷款增长过快,这个问题要适当的收紧货币信贷。在这种环境下面,主要是使我们的政策信贷货币能够向小微企业倾斜。
  这个途径一个可以是大行小做,就大银行做些小业务。这方面各个银行也都在采取了一些措施。更主要的是发展这些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在政策对中小金融机构提出…
  主持人:中小金融机构那就是中小银行?
  侯元春:中小银行,社区银行,城镇银行,还有小贷公司等等。
  另外呢,规范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可以采取招安,地下变为地上,这样可以更规范一些,这样多渠道的来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主持人:那么小微企业怎样更好地生存,并且更好地发展?稍后回来和两位评论员继续探讨。
  财政、税收、金融多管齐下,政策成效如何?小微企业发展究竟如何考量?《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看今天的《今日观察》,为了更好地化解小微企业的困境,国务院也是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的政策,那么对于这些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我们专家也是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一起来听一下。
  彭真怀(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是不是在国家层面上,相关的职能部门,能够统一起来,对小微企业进行一个全面的协调指导。
  另外一个在国家层面,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专项的小微企业发展基金,从小微企业每年贡献的54.3%的税收当中,拿出一部分来扩大资金规模,让所有的小微企业,都能受惠。
  第三,能不能成立一个专门的国家级的小微企业的产业发展研究院,可以围绕小微企业研发高技术产品,那么国家也可以更有效地使用科技资金,培育出自己的高新企业,促进小微企业的升级。
  张承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是要通过金融机构,包括大中型商业银行之间差异化竞争,促使这些大中型金融机构能够通过改善服务,来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缺口,它不是一个短期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制度建设问题。
  马淑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从国际经验看,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加强小微企业间的联合。例如,日本同行业的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事业组合加强联合,在采购、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有组织的进行合作。
  第二是大中型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发展,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建立长期的分工协作关系,这方面台湾的经验和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
  主持人:那为了更好的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目前无论是财政税收还有金融手段可以说是多管齐下,那么侯主任您最关心哪些政策手段的效果,您觉得哪些效果相对来说,对小微企业来说是比较实际的,有用的?
  侯元春:对小微企业来说,我觉得一个是减税,我们本来也提出要进行结构性的减税。结构性减税,从产业来说要扶持一些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等。
  那么对企业类型来说,特别是对小微企业进行减税,我们已经采取了这些措施,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力度够不够,可以把有些临时的一些有年限限制的一些政策,变成一种长期的固定的政策。
  另外在政策操作上,还可以更加细致一些,再就是对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更优惠一些。因为小微企业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讲,它最大的功能在于它的就业。
  对大型大企业来说,大中型企业来说,这主要是经济政策,那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除了经济支撑政策,还应该扶持社会政策,实际上应该是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结合,复合型的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主持人:对。
  张鸿:我们其实不能光算GDP的帐,还要算就业的一个综合帐。包括整个社会的环境的综合的帐。那所有的政策里面,其实无非就是两点,一个是输血的,一个是减负的,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更长远的是创造环境的。
  就是有的企业是做大生意的,有的企业是根本就不准备做大生意的。比如说夫妻俩就开一个小门店,卖个早点,这是你永远不要指望把它扶持成一个上市公司,那就是怎么给它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怎么减少他的负担。
  其实这个我们一直在做,包括最近我们也减少税费,但是很难惠及到这些人,这些具体的人,一个是本身它的起点就低,它起点在惠及的底下,然后它可能更多的涉及的是什么,是一些税费和其他的一些没必要的隐性的成本。
  我给你举几数字,2008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停收了个体户和集贸市场两项管理费;2009年的时候,取消停收了100多项行政事业收费;2011年的时候,取消了31项涉及企业负担的行政事业收费。
  主持人:多好啊,这些。
  张鸿:你看,是很好,但是你看这有多少涉及企业负担的收费,光取消一口气就能取消100多项。
  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知道的什么,我们重新梳理一下,还有多少,所以这里面到底是有多少人是又加到了这些本来他们就没法承受这种负担的这些企业里面。
  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创造环境的话,让他们变得生生不息,我们就这些费用、税费要彻底地能减少尽量减少。
  主持人:那么关于怎样更好的扶持小微企业,我们接下来再来听一下网友的说法和评论,这位朋友"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缺口问题,政府需要做'加减法'。'加'就是要打破金融垄断,放宽金融领域市场准入标准,鼓励民间金融发展,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减'就是要减少对小微企业的税负,对一些不合理的税负要坚决的废除。双管其下,才能推进对促进就业有巨大作用的小微企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好,先进一段广告,广告之后回来继续评论。
  主持人:其实小微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对于我们目前中国当前的经济局面来说,小微企业的发展,应该放在一个怎样的地位来进行考量?
  张鸿:其实我们给他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就是民生问题。所以解决民生我们还应该力度再大一点。
  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像多年前取消农业税一样,有勇气说,每年营业额在多少万以下的这些小微企业全都免税。
  侯元春:发展中小企业的问题,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大家都已经知道。
  主持人:对。
  侯元春:我觉得这里边主要还有一个体制和利益问题,利益机制的问题。因为这个税收是地区性的,因为一个地方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刚性的,是一个硬指标。那么就业呢,它是一个可以流动性的,全国流动就业,那对于地方政府来讲,是一个软指标,扶持大项目、发展大项目、大企业,可以直接增加地方的税收,但就业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稿-鄂尔多斯:小微如何不差钱? 2011-11-24
· 今日观察文字稿-再诊公路“三乱”顽症 2011-11-23
· 今日观察文字稿-房价降了吗?! 2011-11-22
· 今日观察文字稿--PM2.5:“指标”不是“目标” 2011-11-18
· 今日观察文字稿-三险变五险 保障多多少? 2011-11-17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