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的精确打击,正使得“热钱”面临无处遁形的窘境。 11月2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副局长邓先宏表示,2011年以来,外汇局继续保持打击“热钱”的高压态势,2011年上半年,共查处各类外汇违法违规案件1865件,涉案金额超过160亿美元,在这个过程中,外汇局新上线的“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被认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半年外汇违法违规罚没超去年全年
邓先宏透露,2011年上半年,共查处各类外汇违法违规案件1865件,涉案金额超过1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6.2%和26.9%;共处行政罚没款2.6亿元人民币,而2010年全年罚没款总额是2.43亿元人民币。 外汇局在2011年2月发布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中,曾借鉴间接测算法,估算出2010年“热钱”流动净额为755亿美元,2001年至2010年累计总额为2890亿美元。 “‘热钱’的流入对实体经济伤害颇大,会放大国际收支失衡,增加央行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提高人民币升值预期。”建行高级分析师赵庆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在赵庆明看来,当前“热钱”更多的是通过经常项目流入,“在贸易和服务进出口时,企业可以通过‘高低报’、‘提前、延后支付’等渠道引入跨境投机资本”。 “一般情况下,外汇局获取外汇违规流动线索的主要渠道包括:一是外汇管理部门的业务办理或现场检查;二是接到的举报;三是公安、审计、海关、税务等其他部门的案件线索移交。”邓先宏表示。
“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精确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外汇局新开发的“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也在打击“热钱“中发挥了“精确制导”的作用。邓先宏指出,2011年上半年,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在打击“热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主要用于发现“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动线索,其通过设置6类19项监测分析指标,覆盖了资金主要交易方式和渠道,该系统可根据检查经验和检查目标灵活设置筛选条件和查询方法,从而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资金流动线索。 “比如,一般情况下,交易货款金额正常情况下不常以整数形式出现。基于这个行为特征,外汇局某支局定期监测结汇后人民币资金用于支付货款且呈现整数形式的外汇交易,成功发现1起企业利用虚构的货物交易合同完成外债结汇,用于归还境内人民币贷款的案件。经查,该企业擅自改变了该笔外债结汇资金的用途,现已依规被当地外汇局处罚。”邓先宏介绍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