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比其他国家更为复杂
|
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
|
|
2011-11-18 作者:记者 王茜/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字号
大
中
小】 |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两年多,专家学者对这项惠民政策如何看待?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当如何去做?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 李玲表示,我国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比其他国家更为复杂。这是因为,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正在快速变动中,特别是我国医药行业还处在“小、散、乱”的初级发展阶段,医疗服务体系还没有实现公益性,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许多外部条件还不完善。 “基本药物制度,上连医药产业,下接医疗服务体系。当前人们感受到的基本药物制度带来的一些问题,实质是医药产业和医疗服务体系长期积累的问题在基本药物制度上的表现。”李玲说。 李玲认为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也具有药物供应和医疗保障的功能。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医疗保障体系,但是医疗保障的效率还不高,医疗服务和药物供给的结构不合理,适宜技术、适宜药物供给不足,过度用药、不合理用药非常严重。所以,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减轻了患者多少负担,更重要的是看在推进适宜用药、转变医学模式、提高和规范药物质量方面起到的深远作用。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起着撬动医疗卫生改革的作用。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撬动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解决医院的过度医疗、以药养医问题,扭转医生激励机制。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基本药物制度就实施不了,即使实施了老百姓也得不到好处。从我国多年医改历程和基层医改经验来看,只有从取消以药养医入手,才能最有力地撬动各方面改革。这是因为,以药养医是当前医生激励机制扭曲的最大表现,特别是医保扩面提标之后,药物费用迅速增加,只要还留着一个药物加成的口子,医院就有各种办法推高药物成本。基本药物制度,不仅仅是零差率,更是挤出了药品流通环节的水分。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还承担着推动医药行业整合的作用。我国目前有上万家药物生产和流通企业,规模小,监管难,研发和国际竞争力弱,必须走结构调整、产业整合的道路。基本药物制度统一招标采购,正是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医药产业整合的有效办法。在整合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竞争力弱、规模小的企业淘汰,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基本药物制度涉及巨大的既得利益。长期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寄生在药物流通产业链上的既得利益,实行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一部分企业、流通环节以及部分医务人员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这也为改革增加了难度。 针对这种复杂性,李玲建议:一是要坚持方向,稳定政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出现的一些问题,除了工作不到位、改革进展不平衡之外,主要是由于旧体制机制同基本药物这项新制度不适应。不是基本药物制度本身的方向问题,而是基本药物制度把原来固有的矛盾暴露了出来。例如,一些药物供应不上,有的是因为生产和配送企业规模太小,有的是因为少数企业凭借垄断地位不接受招标,这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 二是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优化招标机制,真正落实“量价挂钩”,鼓励医药行业结构调整。扩大基本药物的招标范围,像一些省份那样,公立医院使用的基本药物也纳入招标范围,对一些用量小的特殊药物,实行省际联合招标或者全国统一招标。对一些独家垄断药物和成本低廉的常用药,在价格和用量稳定之后实行委托企业定点生产。 三是尽快推动县医院改革。当前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改出现的一些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县医院没有完成,县医院改革完成之后,就能扩大药物招标采购的范围,建立县乡之间顺畅的转诊机制,也有利于新农合报销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的对接。这都有利于巩固基层医改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果。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