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多位投行人士处了解到,虽然关于新股发行节奏放缓甚至暂停的传言屡次被相关部门否认,但监管部门目前确已收紧拟上市公司的发行审核尺度;对于一些融资额比较大的项目,证监会内部也表示要谨慎处理。 实际上,拟上市公司过会失败在近一段时间已经司空见惯。WIND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以来上会的20家公司中,仅有13家通过审核,通过率仅为65%。11月2日4家公司集体上会,3家折翼;11月14日两家公司上会,均未通过。相比于今年前10个月78.73%的通过率,近期上会通过率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审核趋向严格。 “客观来说,由于前期确实存在一些企业过度包装的情况,从把关上市公司质量的角度来看,有加强审核的必要。”一位上市券商的保荐人代表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证监会新主席上任后,在新股发行的审核尺度方面确实要严一些,但新股发行暂停没有可能。近期出现的过会率的降低,实际上也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统一的审核尺度有关。他同时表示,一些大的IPO项目对市场的供给会造成比较大的冲击,放缓是有可能的。 《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致函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但截至发稿,仍未收到相关答复。 据了解,在审核趋紧的同时,对于一些融资比较大的项目,考虑到其对市场可能造成的巨大冲击,监管部门亦表示要谨慎对待。日前,已经过会的超级大盘股中交股份在珠海进行了IPO反向路演,有关投行希望本月底能够拿到证监会的批文,但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动静。而另一只超级大盘股陕煤股份,自今年8月29日通过发审委审核后,目前也在苦等批文。 “这是一个好事情。”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有关监管部门控制一下发行节奏,有利于二级市场休养生息。“这两年来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货币政策紧缩,市场的资金本就比较紧张,再加上市场对于经济前景存在顾虑,市场的供求关系本就十分紧张,再加上紧锣密鼓的新股发行,对二级市场影响的确太大,因此放缓发行节奏对于二级市场确实是一个利好。”但他同时也认为,暂停IPO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也没有多大的必要。 另一方面,向威达认为,上市审核趋紧,加强了对于上市公司的质量把关,有利于贯彻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目前许多上市公司在过度包装方面引起了市场的争议,有关监管部门上市审核从严,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有利于树立上市公司的股东回报意识,也有利于证券市场的持久健康发展。 “IPO不可能停的。”著名经济学家、北京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这两个月来,新股发行节奏已经明显放缓,这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正常,即使是西方国家,在股市不好的时候,IPO也比较少。熊市的时候新股发行数量会减少,这是全世界资本市场的普遍现象。中国也大体符合这个规律,符合投资者的预期。但通过控制发行节奏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这肯定不是一个长期可行的办法。“要真正解决中国证券市场的问题,这个办法并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