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自营业务的市场操作风格可谓“一日三变”,在三季度还曾集体增持多家重仓股,10月份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开始减持所持股票。中信证券近日发布公告称,由于减持了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要为股权类投资),今年10月份首次出现了单月1.4亿的亏损。
此外,中信证券前9个月的其他综合收益也出现了31亿元的亏损,其中仅三季度的浮亏就增加了23亿元。
增持重仓股连续失利
今年市场的弱势并未影响中信证券在操作风格上的激进。根据该公司发布的2011年中报,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占其同期净资本的64.04%,达到了247亿元。数据还显示,仅其在前十大重仓股中投入的初始资金就达到了70亿元。
这种激进的操作思路在三季度也得以继续保持。数据显示,中信证券在第三季度继续增持其第一大重仓股中国重工3799.63万股,已经位列后者十大流通股之首。根据其中报数据,中信证券在后者的初始资金投入就达到了26亿元。不过,中国重工的股价走势在7月末达到阶段性新高13.7元后,随后大幅下跌至9月末的11元,三季度下跌了20%,这也意味着受三季度股价下跌以及后期相对较高的持股成本影响,中信证券前期在该股的浮盈正在逐步被吞噬。
除此之外,其他的重仓股——中国化学、内蒙华电等在三季度也得到了中信证券进一步的增持。然而7月中旬,中国化学创出了阶段性新高9.3元后,开始震荡下行,至9月末则下跌至7元附近,整个三季度跌幅更是达到了30%,几乎完全复制了中信证券第一大重仓股中国重工的走势。同理,根据数据推算,中信证券二季度持股成本约为6.75元,以9月末的股价来看,仍然有一定的浮盈,但同样面临被其三季度的增持所吞噬的风险。
300亿自营业务风险
或许是对市场未来走势失去信心抑或其他原因,中信证券在坚守了9个月后,开始对其自营业务进行调整。中信证券近日发布公告称,在10月份减持了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由此导致了当月出现了1.4亿元的亏损。
对于中信证券此次选择的减持时机,有投资者也表达了一定的不解。在一些投资者看来,在10月份,无论是从市场本身还是从国内宏观经济大环境方面,都出现了一些好的迹象,A股最坏的时机可能正在过去,而中信证券选择此时调仓,并且还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部分的股票,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对此,位于深圳的某券商人士认为,受制于自营规模庞大,中信证券此次减持行为可能更多的是利用市场短暂的回暖时机进行小幅的调仓,比如把一些已经亏损较多且长期走势不看好的股票剔除掉,以便尽可能地减少一些损失。该人士还表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对于自营业务而言,中信证券恐怕也很难有较大的腾挪空间。
事实可能也正是如此。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中信证券持有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市值约为293亿元,且没有计提任何的资产减值损失。与之相对应,作为主要反映这部分资产浮动盈亏的财务指标,中信证券前9个月的其他综合收益出现了31亿元的亏损,其中,仅三季度的浮亏就增加了23亿元,几乎相当于其最近刚完成转让的华夏基金20%股权32亿元的价格。
数据还显示,尽管前9个月中信证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33亿元,但若将此次其他综合收益中31亿元的浮亏计算在内,其综合收益将大幅降至2亿元左右。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即便市场进一步下跌,中信证券高达近300亿元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其净利润,但也无疑是一颗临时炸弹,随时会有引爆的风险。有投资者认为,高达上百亿的资金即便存入银行,每年还有几个亿的利息收入,该公司的自营业务水平确实很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