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板酝酿已久只欠东风
我国A股市场亟待引进境外公司
2011-11-09   作者:记者 吴黎华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际金融精英共构"全球金融新框架"

  尽管已经成为了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证券市场,中国A股市场的封闭格局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在国际板迟迟未能推出的背后,A股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和路径,估计在这次论坛上会再度受到关注。

  国际板年内推出几无可能

  “目前还在进行相关的技术准备工作,至于具体何时推出,跨国公司以何种方式挂牌,目前都在等待上级领导部门的定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位工作人员日前对《经济参考报》表示,他悲观地认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今年年内推出国际板几无可能。
  今年以来,在有关各方的推动下,国际板的推出一直是市场热议的话题。市场此前一度预计,国际板最迟将于今年10月推出,然而,伴随着三季度中国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国际板的也迟迟未能露面。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曹和平日前表示,国际板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但从目前相关信息看,除非有重大决策,否则年内推出国际板几率不大。
  除了市场的因素之外,酝酿已久的国际板还面临着另一个不确定因素:有关监管部门领导的换届。日前,原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接任尚福林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此前,郭树清对媒体表示资本市场应该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因此,市场普遍猜测,郭树清上任后国际板有望加速推出。
  由于郭树清拥有着多年银行高管的任职经历以及国际化的视野,外界对其上任后推进证监会更加务实的发展、在规范的基础上拓展发展空间,以及跟国际市场对接,包括促进交易品种、对监管方面的创新打开空间等方面都有更高的期望。
  实际上,早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就曾对记者表示,在推出国际板的问题上,相关监管部门均持大力支持态度,具体的准备工作也进行了三、四年时间,相关技术和法律障碍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李剑阁透露,国际板核心规则的起草工作已基本完成。上海证券交易所表示已经初步完成了国际板上市、交易等业务规则和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并已深入研究了信息披露、持续监管、跨境执法、投资者保护等重要问题。在公司治理、会计准则、信息披露、上市监管协调等方面,证监会也已和人大法工委、人民银行、财政部、外管局、上交所、中证登等相关监管机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我国法律框架内基本达成了共识。

  利弊之争不绝于耳

  从进入公众视野的那天起,业内对于A股国际板的争议之声始终未能平静。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不仅包括“走出去”,也应当包括“引进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大量企业在国外上市融资,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QDII)广泛投资海外市场。然而,在“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大的同时,证券市场“引进来”的速度则非常缓慢,B股市场发展停滞,引入外资的功能退化,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规模有限。在我国建立国际板,可以极大地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引进来”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通过开办国际板,引入大批优秀跨国公司在此挂牌,这些公司一流而稳定的业绩以及“按季分红”的国际惯例必将对中国A股公司产生重大示范效应,尤其是国际板公司多地上市(挂牌)的合理估值,必将对A股估值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和有益影响,这有利于发挥国际板价值投资理念的导向功能,并让中国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与理性投资中分享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成长利润。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则认为,在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国内股票80%的股价比国外高的情况下,推出国际板有百利而无一弊。谢百三认为,国际板必须是在人民币在资本项目完全自由兑换以后,国家股和法人股还有20--30%完全解禁流通后,国内外的股价基本平衡以后才可以接纳外国公司在中国证券市场直接上市。
  “(推出国际板)还是要慎重。”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加大直接融资的方向没有错误,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中国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已经严重失衡,再加上在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量中小板、创业板的公司上市融资,再加上新三板的扩容,股票市场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推出国际板,“一味增加股市的压力、单向扩容并不十分妥当。”华生认为,当前更为重要的应当是打造一个强大的债券市场。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不能长期跛脚

  在A股国际板拖而未决的背后,所反映出的,实际上是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在对外开放上的极端不对称的“跛脚”状态。
  “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有两条主线,一是上市公司的走出去与引进来,二是投资者的走出去与引进来。”董登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在这两线上,有一条半仍然不畅通:上市公司的走出去已基本没有障碍,但上市公司的引进来却依然与走出去极不对称,投资者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开放程度亦远远不够。
  董登新认为,从开放国民待遇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的引进来这道口子是一定要开的。而从分散风险的角度来看,打通港股,藏汇于民,使居民持有更多的外币资产,同时降低门槛,开放港股投资也应当与人民币的国际化、放松外汇管制同步推行,这是大的趋势。
  “理论上来说,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应当以市场化和法制化为基础。”董登新表示,下一步,中国证券市场应当进行深度市场化的改革,改革退市制度,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进行垃圾债的试点,从法治化的角度来看,则应当进一步改善公司法人治理。在这样两个前提下,中国证券市场应当稳步积极地推进国际化,改变目前对外开放极端不平衡的现状。

 
  国际金融精英共构"全球金融新框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警惕国际板成股市“高铁”翻版 2011-07-28
· 国际板波澜再起 中国金融安全遭考验 2011-07-22
· 不必谈国际板而“色变” 2011-07-04
· 稳步推进国际板建设 2011-06-23
· 巴曙松:货币紧缩背景将放大国际板冲击效应 2011-06-2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