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影子银行"的四张"画皮"
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推动“影子”阳光化
2011-11-04   作者:记者 姚玉洁 沈而默 何欣荣/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一家在港澳及内地皆有业务的大型公司业务员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外方老板近期有计划通过贸易、投资等各种途径,从境外募集10亿元,到内地做“准信贷”业务,“保守以20%的收益率计算,现在有什么生意能有这么高的利润?”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传统银行的一些功能正在被“影子银行”吞噬,而其所带来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也伴随着风险的上升。
  “影子银行”的概念最早始于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当时次贷危机已初露端倪,这一概念被用来形容那些“无银行之名、有银行之实”的种类繁杂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行为。随着我国金融机构发展日益多元化,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影子银行”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野村证券研报数据,截至2010年,中国“影子银行”放款规模达到8.5万亿元,达到银行贷款总量的18%。
  当然,总体而言,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还比较小,运作形式也相对比较简单。《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影子银行”往往披着四件外衣:一是具有监管套利性质的业务,例如以个人理财、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方式向实体经济融资;二是监管相对较少的非银行机构,包括各类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三是建立在金融创新基础上的新业务,如资产证券化和衍生品交易;四是以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投融资机构。
  银信合作从规模上来看是“影子银行”中较大的一块。银信合作是指银行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的方式隐蔽地为企业提供贷款。由于信托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表外资产而非表内资产,可以少受甚至不受银监部门的监管。
  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一份数据表明,尽管去年中国银监会曾一度叫停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但截至今年3月31日,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规模仍达1.53万亿元。
  民间金融的发展更是随着我国信贷调控如火如荼。据中国人民银行问卷调查测算,2008年3月末我国民间借贷余额在2万亿至2.5万亿元,占同期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的6.8%至8.5%。截至2010年6月末,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达到1940家,贷款余额1248.9亿元。同时,典当行业也在快速扩张。据商务部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典当行业累计发放当金103万笔,典当总额847亿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传统的民间借贷,当铺、小额贷款公司、民间担保公司等准金融机构并未严格遵守基准利率4倍的规定,而是以经营超短期过桥贷款、替企业解决短期头寸的方式高利率发放贷款。这类公司都在私下进行揽存业务,吸收一些高收入者的存款。一位外资银行管理层人员告诉记者,有小额贷款公司向他个人“拆借”资金,月息2分(即年化24%)。“付给我的利息就这么高,可以想见,他们放出去没有年化30%至40%的利息怎么赚钱?”
  而这样监管较少的金融机构发展势头迅猛。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央行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791家,贷款余额3359亿元,前三季度累计新增贷款1379亿元。
  盈利丰厚的小额贷款公司,甚至吸引了上市公司的资金参与。以南京高科为例,其参股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南京高科投资1.4亿元,持股70%,成为该小贷公司的控股股东。
  此外,境外“热钱”也觊觎国内民间借贷市场的高回报,意图通过各种途径流入国内。  
  “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及其隐含风险已引起监管层注意。前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将“影子银行”风险列为银行业当下三大主要风险之一。专家认为,“影子银行”趋于活跃正是缘于市场多元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金融监管和准入门槛过高。除了加强监管、设立风险防火墙,更重要的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推动“影子银行”阳光化。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影子银行”在不改变货币存量的情况下,增加了社会的信用供给。虽然它超出了传统的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视野,但如果禁止其发展,会付出丧失金融效率的巨大代价,甚至会逼迫更多资金转入地下。当务之急,是加快发展银行之外的多元化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创新,尽量搞报备,不要搞审批,增强金融体系活力,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刘煜辉表示,相对于美国有较完备的风险隔离机制,我国很多“影子银行”业务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绕开现行的监管和宏观调控政策,流向与宏观调控有分歧的行业本身存在政策风险。如果银行表外融资出现问题,债务清偿还是要回到表内,没有实质性的隔离,风险积聚只会越来越高。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地下金融等“影子银行”体系蓬勃发展,缘于我国对利率的行政管制,官方利率价格信号失灵,民间利率就会自动修正。我国应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正常化步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影子银行系统放大中国金融风险 2011-07-25
· [博客]影子银行挑战传统金融监管 2011-06-09
· 影子银行挑战传统金融监管 2011-06-09
· 国内“影子银行”风险不可低估 2011-06-01
· 影子银行体系未来将走向收缩 2011-10-2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